急診科是醫院的“荒野邊疆”。急診科醫護需要對急癥反映迅速,搶救及時。面對復雜環境,他們更需要有強大的腦力和體力,相對專科醫護,他們更容易受到來自患者、家屬的不公平對待。臟、累、忙,風險高,壓力大……這是很多急診科醫護的心聲。高強度的工作強度及心理壓力,使得很多醫院急診科長期存在沒人來,留人難的局面,即便如此,在這個崗位上,還是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懷揣著急診情懷,甘愿在這個崗位上奉獻自己的芳華……近日,記者走進寧夏回族自治區附屬醫院心腦血管病醫院急診科,記錄急診科醫護日常工作的點滴。
2018年伊始,銀川迎來了新年的第一場瑞雪,氣溫驟降,隨之而來的摔傷、骨折、車禍及流感、心腦血管等疾病頻發,這讓寧夏回族自治區附屬醫院心腦血管病醫院急診科原本擁擠的急診大廳更加水泄不通。
每天凌晨,天蒙蒙亮,急診大廳已是滿滿當當,整個急診大廳顯得擁擠不堪,醫生和護士在病床之間來回穿梭,溫暖的急診室里一股濃烈的酒精味。“每個患者留一位病人家屬,其余家屬請在外面等候”,急診大廳一位護士站在門口維護秩序。
此時,嘈雜的大廳里傳出了謾罵聲,兩位病人家屬因為床位問題發生口角,激烈的情緒讓家屬的把氣發到了護士身上“這是什么醫院,沒有床位還敢給人看病,你看看護士都杵在那不管……”“請您不要著急,我們正在協調會很快解決床位問題,來,我先給她測個血壓吧。”當班護士的回答讓家屬恢復了平靜。
30年如一日“老急診”黃建寧孜孜不倦
時針還未指到上午8點,黃建寧就帶著當值醫生開始當天的第一次查房。
急診科是醫院搶救患者生命的最前線,這里的患者多半病情緊急,且病情復雜,這讓不少臨床醫生望而卻步,今年57歲的寧夏回族自治區附屬醫院心腦血管病醫院急診科主任黃建寧卻在這個崗位上一干就是30年,讓他堅持下去的動力,是對這份職業帶來的成就感,以及對生命的敬畏和尊重。如今的黃建寧已是兩鬢斑白,仍然堅持每天查房,上大夜班。
“由于急診就診門檻低,方便了群眾卻擠占了危重病急救資源,急診擁擠普遍存在,醫生疲于奔命,患者苦不堪言。”黃健寧介紹,急診室有9個醫生,28個護士,就目前醫院的接診量,科室里目前的醫護配置經常是超負荷運轉,高強度的工作節奏,以及高風險的工作性質,導致急診科長期存在招人難,留人更難的狀況。
說到2018年的工作計劃,黃健寧說:“今年,除了做好日常本職工作,進一步提升急診醫療質量和服務水平,最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讓我們的急診醫生能盡可能地走出急診室,走進社區,向市民普及急診知識和健康生活理念,改變整個社會重治病輕防病的錯誤理念,培養人們健康生活方式。”
軍人出身的急診醫生丁勇
多年的急診科工作,寧夏回族自治區附屬醫院心腦血管病醫院急診科副主任丁勇養成了一個習慣,那就是總是提前半小時到崗,了解前一天收治病人的情況,并對危重、重病人、輕病人進行分類,分別了解情況,做到心中有數。查房,醫囑調整,突發搶救……看似按部就班的工作流程,對于丁勇來說,每件事,每個環節都要用十二分的認真對待,不可有絲毫懈怠。
歲末年初,丁勇的時間表更滿了。上午查房,調整醫囑……10點,丁勇又趕去參加年終述職會,11點,他又去參加一個學術交流會……丁勇說,因為是年底,他的工作節奏比平常又快了好幾拍。在丁勇的手機運動健康統計的步數,平均每天都在2萬步左右。
行醫多年,一種與生俱來的親和力使丁勇總能和患者保持一種超乎病人和醫生關系之上的親密。從部隊轉業干急診12年,丁勇說,一個合格的急診醫生,除了具備全面的技術,更要有一顆平常心和一顆愛心,此外團隊協作尤其重要。
急診雖然是個“急”活,搶救病人需爭分奪秒,但面對病人和家屬,丁勇會讓自己的腳步慢下來。“傾聽病人講述,解答家屬疑問,對于醫生,這很重要。”丁勇說。
去年,科室兩個醫生被患者家屬毆打,派出所立案調查,家屬被拘留。“醫院急診科是個醫療救助行業,不是服務行業,急診科不是遵循先來后到的原則,而是根據病情危重程度進行先后救治。”丁勇說,醫患之間不是敵人,面對疾病,應該是同一戰壕的戰友,醫護人員理應受到尊重。
說到2018年的規劃,丁勇說,作為中國醫生協會創傷外科分會重癥專業組委員,中華醫學會急診醫學分會全國青年委員、寧夏紅十字會應急救護隊的副隊長,自己有責任和義務利用專業特長向社會普及急救知識,讓更多的人把學到的急救知識用到工作生活中,使患者在第一時間得到救治。
急診護士楊素琴:干急診樂在其中無怨無悔
“楊老師,您過來看一下這個病人”在急診大廳,總能聽到一些小護士叫楊老師的名字。楊素琴(左一),18年的急診工作經歷,嚴謹的工作作風,過硬的專業技能,楊素琴儼然是急診科護士們眼中的標桿。
13歲時母親心梗就醫,楊素琴第一次接觸急診,這也為她后來從事急診護士產生重要影響。非典時期,她認識了現在的老公,如今,她是兩個孩子的母親。由于長期作息時間不規律,不到40歲的楊素琴心臟已開始出現問題。懷二胎時,夜班回家的路上還出了車禍。“在急診科工作我樂在其中,無怨無悔。”楊素琴說。
“在急診科紅區住的都是危重病人,她們所輸的液體都要按分鐘記滴數,在常人看就是最常見的輸液,在急診都會因為輸液一個細節疏漏而失去一個生命。干急診該急時要急,不該急時不能急,急診科85%是老年人,更需要我們護士有耐心還要有愛心”楊素琴說。說起2018年的愿望,她想多帶出幾個年輕優秀的護士,讓年輕護士盡快成長起來。其次,盡量給家人和孩子多些時間,補償平日對他們的虧欠。
急診科醫生白祥京:風一樣的男子
直到中午1點,上完大夜班的白祥京還沒有下班,家人打來了電話。
白祥京,39歲,當記者見到他時,他已經上了一個大夜班,由于年終述職,直到中午1點,白祥京還在忙著查房及交接班。雖然已是滿臉倦容,但白祥京走起路來,還是健步如飛,記者一路小跑才能跟上他的節奏,真是一個風一樣的男子!
急診工作復雜、多樣,更要面對形形色色多種突發事件,經常會遇到一些既無姓名又無家屬及住址的“三無病人”,遇到這樣的“三無病人”,白祥京都會及時協調、救治,甚至有時還會為他們購買三餐。15年的急診工作,練就了白祥京過硬的急診專業技能,除了完成日常工作,白祥京還是寧夏紅十字會志愿者應急救護培訓師,截至目前,他已經培訓人數達1000人次以上。
一次,白祥京剛成功搶救1例病人,拖著疲憊不堪的身體準備吃飯,忽然聽到護士喊二樓門診有人暈倒,白祥京放下盒飯往出跑。白祥京快速判斷出該患者是突發呼吸心跳驟停,隨即跪在地上開始實施心肺復蘇術,并組織其他醫務人員展開搶救。在轉運急診科的途中,為了不讓心肺復蘇中斷,他跪在了擔架車上持續按壓著......,經過20多分鐘緊張有序的搶救,患者心臟再一次恢復了跳動。“作為一名急診科醫生,最大的成就感莫過于此。”回想起一個個從死神手里搶救回來的鮮活生命,白祥京滿眼柔情。
顏值和技能均在線的90后男護士楊巍巍
男護士是近年來護士領域里的香餑餑。楊巍巍,25歲,工作兩年的急診科男護士。說起當時為什么要學護理專業,這個身高一米八的90后帥小伙靦腆一笑:“男護士工作好找呀”。從2015年9月離開家鄉河南,來到人生地不熟的銀川。年輕的楊巍巍也曾失落彷徨過,科室領導和“師傅”強佳給了楊巍巍家人般的關懷。在一次次的搶救工作中,好學的楊巍巍和急診室的小伙伴們漸漸有了“過命的交情”,隨著業務能力的提升,初入職場的楊巍巍更是如魚得水,很快就能獨當一面。
“剛來時,面對滿屋子的病人,家屬們不停喊“護士”,活一多,人一累,難免出現小情緒,容易和病人及家屬產生摩擦。在“師傅”和同事們的幫助下,我開始適應急診室的環境。現在的我,只要一進入急診室,整個人就像上了發條一樣,進入工作模式。”說起目前的狀態,楊巍巍對自己的改變很是滿意。
楊巍巍至今記得,有一次,一個老人指名道姓讓他扎針,這件事讓他受用好久。“事實上未必自己的技術比別人好,病人的信任真的讓我很有成就感。”
楊巍巍深有感觸地說,做一名合格的急診護士,除了專業技能過關外,懂得和病人及家屬溝通也尤為重要,同樣一個意思,兩種不同說話技巧,病人聽了的感受會截然不同。“雖然一個班下了感覺很累,但是心情卻是舒暢的,楊巍巍說,身累不怕,心不累就好。
工作之余,楊巍巍和很多年輕人一樣,喜歡打游戲放松心情,偶爾和女朋友約會看電影。2018年,楊巍巍給自己定了兩個計劃,一個是考上駕照,一個是考上護師證,楊薇薇說,自己從小到大一直有個座右銘就是有志者事竟成,“我希望自己在35歲之前,當上護士長。”說起自己的目標,楊巍巍像個孩子般地甜笑。
入職7年的急診科醫生盧濤:離開急診舍不得
由于忙忘了時間,盧濤和同事們叫了外賣。外賣來了很久,等吃的時候,飯菜已沒有一絲熱氣。
31歲的盧濤,是急診室的住院醫師,瘦弱單薄的他談起自己的職業滿滿的自豪感。在急診工作的7年來,盧濤只休過一次婚假,幾乎全年無休。多年來,盧濤養成了下夜班就去鄉下父母家看孩子的習慣,跟孩子匆匆見上一面,又該上班了。
去年9月的一天,凌晨2點,一個雨夜,盧濤隨120急救車來到一位阿姨家,多年疾病纏身的老伴搶救無效死亡,此前,這個阿姨曾帶老伴多次到醫院就診,和盧濤也算相識。阿姨在剛剛失去親人的悲痛中,竟還不忘招呼盧濤坐下來喝茶,出門不忘送盧濤離開。這件事,讓盧濤感動許久,一直難以忘懷。
“雖然急診科醫生又臟又累,如果真讓我選擇離開,還真是舍不得”盧濤說,挽救成功一個病人,得到病人及家屬的理解和尊重,這種成就感是無法用多少金錢來衡量的。
“對一個急診醫生來說,一個誤診漏診都會導致病人的死亡。除了醫者仁心,全面的急診專業知識,對一個急診科醫生來說太重要了。”盧濤說,2018年,他的新年計劃除了努力提升業務知識和技能外,如果科室能夠進新人,他想休假陪陪孩子。
一碗泡面就是一頓午餐,這對急診室的護士們來說是常態,只有這個時候才能讓自己稍微“放松”一下,“你泡的面真香,我也要吃。”搶救室里患難與共的戰友此刻也顯現出了小女生的一面。
一陣蜂鳴聲劃破寂靜的夜空,醫院急診大廳120接診臺顯示,金鳳區長城中路派出所,有人酒后突發心臟病。靜寂的急診大廳迅速一陣騷動,值班醫生馬小軍和護士蘭寧寧一邊小跑,一邊穿上急診大衣,帶上急救裝備驅車趕往報警地點。“曾經有一次,一晚上出診6趟”,已經工作六年的25歲護士蘭寧寧告訴記者,平常一晚上出診兩三次是常有的事。
寧夏回族自治區附屬醫院心腦血管病醫院急診科9個醫生,28個護士,每天接診量都在110—130人。高強度的工作節奏,高風險的工作性質,急診科的小伙伴們往往常年無休。剛剛過去的一年,急診室接診患者3萬多人次,每天就診86.15人次,搶救人數1889人次,成功率95%以上,全年未發生一起醫療事故和糾紛。成績的背后,是急診室小伙伴們常年默默的奉獻與堅守,在急診室的會議室里數十封表揚信是對這些白衣天使們最高的犒賞。(寧夏新聞網記者 王小梅 石卿文|圖)
關于我們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網站律師 | 聯系方式
寧夏新聞網(www.frafty.com)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或建立鏡像 寧夏日報報業集團 寧夏互聯網新聞中心 Copyright 2000-2012 NX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寧夏銀川市興慶區中山南街47號寧夏日報新聞大廈 郵編:750001 新聞熱線:0951-5029811 傳真:0951-5029812 合作洽談:0951-6031787 國務院新聞辦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6412006001號 國家廣電總局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908244號 新聞出版總署互聯網出版許可證:新出網證(寧)002號 公安網監備案編號:寧網安備640100002 工信部ICP備案編號:寧ICP備050066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寧B2-20060004 法律顧問:言成律師事務所 鹿璐 電話:13369511100,151095191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