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大山深處的彭陽縣孟塬鄉小石溝村,正悄無聲息地發生著一場變革。
短短一年間,這個遠近文明的貧困村完成了“改頭換面”,找到了致富路徑。戶戶通了沙礫路,幾乎家家通上自來水,村容村貌變化尤為明顯。更重要的是,村里擁有了屬于自己的脫貧致富產業——中蜂養殖。2017年,小石溝村順利實現了脫貧摘帽目標。
沿著小石溝村的脫貧軌跡回溯,有一個無法繞過的關鍵人物,他就是該村的駐村第一書記楊彥賓。
決不能讓組織和群眾失望
12月18日,記者自彭陽縣城驅車翻山越嶺一個半小時才來到小石溝村。晴朗的冬日,嶄新的紅磚瓦房散落山間,在陽光下格外醒目。村里的老百姓養蜂、養牛、養雞,生活透露著幾分怡然。
“今年在楊書記的幫助下,我養了22箱蜜蜂,一年下來收入11000元,加上養牛養羊的收入1萬多元,終于順利脫貧了。”小石溝村村民楊學義開心地說。
楊學義說的楊書記,就是小石溝村駐村第一書記楊彥賓。2017年2月,楊彥賓被固原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選派到彭陽縣孟塬鄉掛職,任黨委副書記,同時兼任孟塬鄉小石溝村第一書記。
楊彥賓向記者介紹村文化服務中心建設情況。
小石溝村共有385戶1406人,今年年初,村里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98戶357人,脫貧16戶48人,貧困發生率24.3%。“剛來到村里,看到的情況讓我十分震驚:村黨組織軟弱渙散,村民對村干部缺乏信任;因為缺乏增收產業,村民的日子僅僅是維持溫飽。”對于長期在機關工作的楊彥賓來說,初來乍到,小石溝村的貧窮面貌讓他壓力陡增。
對于一向做事愛較真的楊彥賓來說,困難不是問題。他很快調整好心態:“既來之,則安之,組織派我來,是對我的信任,決不能讓組織和這里的百姓失望。”
黨組織就是要發揮引領帶頭作用
說干就干,要干就干好。入戶調查是楊彥賓駐村后做的第一件事。他明白,只有摸準情況才能對癥下藥。
不到10天時間,楊彥賓就找到了問題的癥結:村“兩委”班子成員缺乏事業心和責任感,缺乏帶領群眾共同致富的創業激情與本領。村干部民主意識不強,辦事不公開,導致村民產生誤解并繼而發展成為不信任。
楊彥賓向寧夏新聞網記者介紹村“兩委”班子建設情況。
當時正值村黨組織換屆,他抓住時機,連續一個多月沒有回家,指導選優配強村干部隊伍。同時,以軟弱渙散黨組織整頓為突破口,制定《小石溝村軟弱渙散黨組織整頓實施方案》,明確黨建工作思路和措施,并通過創建星級黨組織,推進“兩個帶頭人”五大行動,讓致富帶頭人陳澤恩擔任黨支部副書記,召回在外創業人員發展中蜂養殖、創辦山泉水廠和林下養雞廠。此外,他還帶領大家扎實開展主題黨日活動,結合產業發展,黨建、移風易俗等工作,充分發揮黨員的模范作用。
楊彥賓與村里的致富帶頭人商量產業富民的事情。
在村務公開方面,他專門召集黨員、貧困戶及群眾代表開會,就扶貧政策、補貼標準等做了詳細講解,并為貧困戶發放相關宣傳彩頁,讓惠民政策在陽光下運行。
新蓋起的村部大樓。
短短幾個月,村民的心氣順了,信任感足了,村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得到充分發揮。最近,小石溝村被評為“2017年度脫貧攻堅先進村”。
“我們村發生這么大的變化,離不開楊書記的正確引領和辛苦付出。”村支書陳萬銀十分感慨。
脫貧致富關鍵在于找對“路”
在駐村調研時楊彥賓發現,要讓村民真正走上脫貧致富的路子,必須找準適合本村發展的增收產業。
小石溝村有發展中華蜂(土蜂)養殖的傳統,但因缺乏技術,僅有的幾家養殖戶仍采用原始的“土窩”飼養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中蜂養殖業的發展。為此,楊彥賓通過近四個月的調研,撰寫了《孟塬鄉發展中蜂產業的調研報告》,系統回答了孟塬鄉能不能發展養蜂?誰來養?怎么養?如何銷等問題,比如提出通過示范培育,做大蜂產業;通過黨建引領,做實蜂產業;通過電商營銷,做靚蜂產業;通過生態循環,做強蜂產業。村里還專門成立了中蜂產業黨員技術服務隊,發揮黨員模范帶頭作用,實現黨建引領中蜂產業發展,提升蜂農的養殖技術,促進中蜂產業發展。
楊彥賓向記者介紹村里蜂產業的發展情況。
看準的事兒必須扎扎實實做好做實。楊彥賓從固原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爭取到18萬元,對所有養蜂戶給予補貼,最高每戶補貼達到1500元。村里還專門購置蜂蜜快速檢測儀1臺,確保從村里售出的每一份蜂產品質量合格。
楊彥賓走訪建檔立卡戶。
為了確保蜂產品品質,楊彥賓引導村里種植了2000多畝元元胡麻、紅花蕎麥等蜜源植物,著力打造優質蜜源地。同時,創新營銷方式,借助農村電商平臺建立彭陽土蜂產品網上超市。目前,村里的土蜂產品已遠銷北京、廣東、深圳等地。
今年以來,小石溝村還動員養蜂致富能手陳儉銀向有養蜂意愿的貧困戶提供蜂源和養蜂技術,先后帶動100余戶村民養殖蜜蜂600余箱,其中包括58戶建檔立卡戶。此外,還組織村民走出去參加養蜂技術培訓。按照“支部+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小石溝村全力帶動中蜂養殖產業。截至目前,全村中蜂養殖總量達到103戶1144箱,蜂產業總收入達183萬元。其中,貧困戶戶均增收2萬元。小石溝村也成為全區最大的“中華蜜蜂養殖示范村”。
村里推出的綠色蜂產品。
“如今,人們越來越注重純天然綠色食品的保健養生,土蜂蜜富含多種微量元素,市場前景十分廣闊。下一步,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結合小石溝村的發展現狀,做大做強蜂產業,真正實現脫貧富民。”對于未來的發展,楊彥賓信心滿滿。(寧夏新聞網記者 賀璐璐 楊洲 徐靜 胡俊 楊冷然/文 祁瀛濤/圖 馬建寧/視頻)
關于我們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網站律師 | 聯系方式
寧夏新聞網(www.frafty.com)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或建立鏡像 寧夏日報報業集團 寧夏互聯網新聞中心 Copyright 2000-2012 NX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寧夏銀川市興慶區中山南街47號寧夏日報新聞大廈 郵編:750001 新聞熱線:0951-5029811 傳真:0951-5029812 合作洽談:0951-6031787 國務院新聞辦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6412006001號 國家廣電總局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908244號 新聞出版總署互聯網出版許可證:新出網證(寧)002號 公安網監備案編號:寧網安備640100002 工信部ICP備案編號:寧ICP備050066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寧B2-20060004 法律顧問:言成律師事務所 鹿璐 電話:13369511100,151095191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