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2016-2017年度國家優質工程獎在北京頒獎,寧夏“十二五”交通重點工程——青蘭高速公路六盤山隧道工程項目榮獲2016-2017年度國家優質工程獎。這是寧夏工程建設領域獲得的最高榮譽。
剛剛從北京領獎歸來的丁小平與部分參與建設者在六盤山隧道前分享獲獎喜悅。
國家優質工程獎是工程建設行業設立最早、規格要求最高的國家級質量獎,是我國工程建設質量方面的最高榮譽獎勵,已成為工程建設行業的重要標桿和示范。青蘭高速六盤山隧道工程何以問鼎國家優質工程獎?記者采訪了參與工程建設的有關專家和項目負責人。
科研攻關破解地質難題
“作為獲獎代表去北京參加表彰大會,我的心情特別激動,這是寧夏交通行業的幸事,也是寧夏工程建設領域的幸事,這項榮譽是對我們全體參建單位和建設者的充分肯定,今后我們會繼續努力,爭取再創佳績。”12月14日中午,剛剛從北京領獎歸來的寧夏公路建設管理局六盤山隧道項目負責人丁小平說。
雪后的青蘭高速公路六盤山隧道。
六盤山隧道于2012年10月開工,2016年7月建成通車,全長9485米,是我國海拔2000米以上高原地區最長的高速公路隧道,也是我區第一條雙線四車道特長隧道。隧道通車后,車輛通過六盤山的時間由之前經312國道的1個小時左右縮短至20分鐘左右,為陜西、甘肅、寧夏、青海四省區61個貧困縣區、1400萬農村人口參與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提供重要交通保障。
對于工程獲獎,丁小平認為主要緣于工程科學的管理體系、嚴格的質量安全控制、先進的設計理念和先進的施工工藝,以及過硬的工程質量。
六盤山隧道工程位于高海拔、高烈度、高地應力的“三高”軟巖區,約85%的隧道均位于軟巖地區,在已建成的全國公路隧道中尚屬首例,地質條件極為復雜。“軟巖其實就是泥質粉沙巖,呈松散狀,承載力低、水系發達、斷層多等特點,施工安全和技術風險極高。” 六盤山隧道工程監理駱文說。
水壓爆破作業。(資料圖)
為了確保工程質量和安全,工程開工之初,項目部就以創國家級獎為目標,堅持高標準起步,高起點建設,高質量保證,高效率推進的工作思路,運用網絡化、數字化、程序化、信息化等先進的管理手段,建立隧道安全視頻監控系統、隧道施工人員定位系統、隧道內語音呼叫系統、拌合站、試驗室數據管控一體化系統、人車分離門禁系統五大系統,將原本分散的施工現場及各作業工區、中心試驗室內重要的試驗設備、拌合站控制室、炸藥庫等組成一個智能網絡監控平臺,實現管理信息化,完成對隧道施工人員的安全定位、質量監控,達到對項目關鍵部位、關鍵工序、關鍵數據及施工現場遠程視頻管控與實時數據采集。智能化監控做到事前控制,事后朔源,不僅對隧道施工的安全、質量控制的重點部位、重點環節起到有效管控,而且對日常施工管理也實現了程序化管理,大大提升了管控水平,提高了管理的準確性、效率性。
施工過程中,涌水、坍塌等像一個個攔路虎不斷對建設者發出挑戰。對此,工程建設單位積極與國內科研院校合作,對隧道的重大技術問題進行科技攻關。首次在寧夏應用濕噴混凝土技術,引進自動噴淋養護臺車、自動防水板鋪掛臺車、噴淋臺車等先進機械設備,有效破解了反坡排水難、運輸距離長、施工通風難等技術難題。運用"地震波+激發極化+地質雷達+瞬變電磁法"的地下水高精度綜合定量識別和涌水量估算技術,建立了長期預報、短期預報、履帶式超前鉆探、地質反饋分析等相結合的隧道綜合超前預報技術體系,使預報成功率達到95%以上,有效保障了施工安全。值得一提的是,該隧道創造了隧道軟弱圍巖施工最高月進尺175米的記錄。
此外,建設單位還大膽采用水壓爆破、立體通風、紅外線焊接、可控擠密劈裂注漿加固等新技術、新工藝,既保證了工程質量,也確保了施工安全,實現了工程建設提前完工、安全生產未發生人員傷亡事故的目標。
節能環保筑就“綠色工程”
專家認為,六盤山特長隧道工程在工程設計、節能環保等多個方面都有較大創新。
12月14日,記者驅車進入六盤山隧道,只見燈光明亮,洞內能見度良好。六盤山隧道屬于特長隧道,工程建成通車后如何保證隧道內通風良好,空氣清新?
記者注意到,在隧道頂端,一組組巨大的風扇在不停轉動。駱文說,這是射流風機,主要用于隧道通風。駱文說,在隧道兩個行車洞,空氣流通方向按照車流方向由洞頂上的78組大型懸掛式射流風機呈送,風機既可以吸入洞外的空氣,也可以排出洞內的汽車尾氣。為了應對火災等特殊情況,隧道內還安裝了17臺230千瓦~630千瓦大功率軸流風機。
濕噴作業。(資料圖)
“施工過程中,我們采用巷道式綜合通風和斜井長距離正負壓混合通風兩項新技術,取得了良好通風效果。”駱文說,在隧道左右洞1500米以內均采用壓入式通風方案,并在距洞口1050米處增加排風豎井;在1500米~2500米,采用左右洞送風、豎井排風的混合式通風方案;在2500米~3260米,采用巷道式通風方案,根據地形條件及隧道左右線高差,左洞進新鮮空氣,右洞排除污濁空氣,效果非常不錯。
在節約用電方面,通過安裝節能燈具和設備、利用聲光傳感器控制照明燈具。即便在施工階段,建設單位積極采用節電型施工機械,合理安排施工時間等降低用電量,最大限度地節約了電能。
六盤山特長隧道穿越六盤山自然保護區,2號斜井緊鄰隆德縣城居民飲水水源地——清涼水庫,隧道施工區域環境保護要求嚴格。
為了杜絕通風斜豎井選址及工程排水對周圍環境的影響,施工過程中,建設單位強化綠色環保施工意識,采取了多項環保措施,確保工程建設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為了減少隧道內粉塵、廢氣對周圍環境造成影響,建設單位在隧道通風斜豎井口設置了擋護。施工過程中,還將產生的廢水通過管道引至距水源地較遠的安全地帶,避免了二次污染。”駱文說。
“十大系統”力保安全暢通
當天,記者在寧夏公路管理局固原分局隧道管理處的LED監控大屏幕上看到,六盤山隧道內的車輛運行有序。“隧道內安裝的177部高清攝像機,可以實時將監控數據傳輸到監控中心的48塊LED屏幕上,每15秒鐘切換一次,實現了對隧道實時無死角監控。”監控中心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隧道通車后,平均每天通行量達1萬輛,節假日日通行量最高達2萬輛,有效緩解了國道312‘腸梗阻’現象。” 寧夏公路管理局固原分局副局長王立強說,雖然隧道車輛通行量大,但因擁有先進的技術設備和管理手段,確保了安全通暢。
六盤山隧道管理處的工作人員正在通過監控大屏幕查看隧道安全情況。
記者了解到,六盤山隧道內設有中央控制、交通監控、閉路電視、火災報警、緊急電話、救援廣播、照明、通風、供配電和水消防等10大國際領先水平機電系統。其中,智能車道指示器在全國首次使用。“一旦隧道內發生交通事故,每38米就有一個緊急按鍵,隧道內2分鐘內啟動緊急處置,5分鐘內救援人員即可到達事發現場,隧道口也將自動關閉。” 王立強說。
為保障行車安全、應急救援,六盤山特長隧道共設置14個車行橫洞,28個緊急停車帶,隧道左右洞各設置了一處長200米的特殊燈光照明帶,顯示出人工綠地、樹和海底世界、藍天白云的造型,給駕駛員營造出一個仿真的“自然環境”,以減輕司機、乘客的疲勞感。
王立強說,六盤山隧道通車一年多來,土建工程質量穩定,機電設備運行平衡,完全滿足通行要求,排水系統、照明及消防設備狀態良好,截至目前未發生一起死亡交通事故。
六盤山隧道工程榮獲2016-2017年度國家優質工程獎。(資料圖 毛永智攝)
截止目前,六盤山隧道工程先后榮獲2014年度全國工程建設優秀質量管理小組二等獎;2015年度中國施工企業管理協會科學技術獎科技創新成果一等獎、寧夏回族自治區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2015年度全國工程建設優秀質量管理小組一等獎。此外,還申請專利23項,其中已授權發明專利9項,實用新型12項。其中有21項目技術專利和成果已經在寧夏許多項目上進行了推廣應用。(寧夏新聞網記者 楊洲 文/圖)
關于我們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網站律師 | 聯系方式
寧夏新聞網(www.frafty.com)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或建立鏡像 寧夏日報報業集團 寧夏互聯網新聞中心 Copyright 2000-2012 NX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寧夏銀川市興慶區中山南街47號寧夏日報新聞大廈 郵編:750001 新聞熱線:0951-5029811 傳真:0951-5029812 合作洽談:0951-6031787 國務院新聞辦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6412006001號 國家廣電總局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908244號 新聞出版總署互聯網出版許可證:新出網證(寧)002號 公安網監備案編號:寧網安備640100002 工信部ICP備案編號:寧ICP備050066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寧B2-20060004 法律顧問:言成律師事務所 鹿璐 電話:13369511100,151095191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