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新聞網訊(記者 王小梅)“實行學術造假‘一票否決制’,堅持干什么評什么,突出業績貢獻,創新職稱評價機制,推進職稱評審社會化;促進人才培養使用,改變為了職稱評職稱的局面;下放職稱評審權限,建立監督懲戒機制 避免一放了之,一放就亂……”11月21日,寧夏回族自治區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廳召開新聞發布會,就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辦公廳、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深化職稱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進行詳細解讀,多重利好消息,讓每位職場人眼前一亮。
《實施意見》包括五個部分共18項主要內容,包括完善職稱評價標準、創新職稱評價機制、促進人才培養使用、改進管理服務方式等,力爭到2020年,基本完成工程、衛生、農業、會計、高校教師、科學研究等職稱系列的改革任務,形成評價科學、設置合理、管理規范、服務全面的職稱制度體系。
實行學術造假“一票否決制”堅持干什么評什么 突出業績貢獻
一是突出專業技術人才政治思想表現和道德素養評價。依托全國信用共享平臺,建立職稱申報評審誠信檔案和失信黑名單制度,健全誠信承諾和失信懲戒機制,實行學術造假“一票否決制”,對在證書證件、業績條件等方面弄虛作假取得的職稱,一律予以撤銷。二是突出專業技術人才能力素質評價。以職業屬性和崗位需求為基礎,堅持干什么評什么,分系列(專業)修訂職稱評價標準,合理設置和使用職稱評審中的論文、研究成果等評價指標,實行差別化評價。注重考察專業技術人才的專業性、技術性、實踐性和創造性,突出對創新能力的評價。三是突出專業技術人才業績貢獻評價。圍繞實施人才強區工程,助推創新驅動戰略,把技術創新、專利發明、成果轉化、技術推廣、標準制定、決策咨詢、公共服務、經濟社會貢獻等作為專業技術人才評價的重要內容,并增加其評價指標的權重。突出不同領域專業技術人才的個性特點,實施分類分層評價。
職稱外語、計算機應用能力考試不作統一要求
職稱制度改革后,專業技術人才在職稱評審中會有哪些明顯變化?最明顯的變化有三個方面:一是對職稱外語、計算機應用能力考試不作統一要求,由用人單位、系列評審委員會自主確定對外語能力的要求。二是對基層和實踐性、操作性強的專業技術崗位,減少或者不作論文硬性要求。探索以專利成果、項目報告、工作總結、工程方案、設計文件、教案、病歷、新聞作品等視同論文。引導專業技術人才聚精會神做好本職工作,把“論文寫在大地上,體現在指導工作上”。對研究屬性強的崗位,試行代表作制度,簡單地講就是更加注重論文的質量而不是篇數。三是評價方式更貼近實踐。綜合運用以考代評、考評結合、專家評審、考核認定、個人述職、面試答辯、實踐操作、業績展示等多種方式開展人才評價,如,教師說課、醫生分析病歷、律師分析案例、工程師現場解決生產實際問題等方式,向評委展示專業技術水平。
三類特殊人才職稱評審有新舉措
一是對引進的國內外急需緊缺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流動站)考核合格出站的研究人員和在本行業本領域本地區作出突出貢獻的專業技術人才,可不受學歷、資歷、年限、層級等申報條件限制,采取一事一議、一人一評的方式,直接評聘相應系列(專業)高級職稱。二是對引進的“雙一流大學”的全日制博士研究生,錄用當年可評聘副高級職稱。三是對在寧夏工作的港澳臺專業技術人才和持有外國人永久居留身份證的外籍專業技術人才,可按規定參加職稱評審,其在國內外專業工作經歷、學術或專業技術貢獻可作為職稱評審的依據。對上述特殊人才引入考核機制,取得相應職稱3年后,由用人單位進行考核確認,對貢獻特別突出、符合破格評審更高一級職稱條件的,可直接評定高一級職稱;對不能履行崗位職責的,可降低層級使用,直至解聘。
創新職稱評價機制 推進職稱評審社會化
一是完善職稱系列和層級設置。及時跟進國家職稱系列設置,探索在我區經濟社會發展新興職業領域增設相應職稱系列的專業類別。對寧夏目前尚未設置正高級職稱的系列,制定出臺相應的評審標準和評審辦法。二是創新職稱評價方式方法。完善職稱申報審核方式,指導各系列評審委員會研究制定本系列(專業)技術資格答辯測評辦法,綜合運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開展人才評價,探索建立同行專家推薦制度。三是推進職稱評審社會化。對專業性強、社會通用范圍廣、標準化程度高的職稱系列,以及不具備評審能力的單位,委托具備較強服務能力和水平的專業化人才評審機構、行業協會(學會)等社會組織進行職稱評審。四是拓展職稱評價人員范圍和申報渠道。在我區各級各類企事業單位工作的專業技術人員,不受戶籍、身份、檔案、人事關系等制約,均可申報職稱。對符合工程系列職稱評審條件的高技能人才,可參加工程系列職稱評審。公務員(含參照公務員法管理人員)不得參加專業技術人才職稱評審。
下放職稱評審權限 建立監督懲戒機制 避免一放了之,一放就亂
一是合理下放職稱評審權限。充分發揮用人主體在職稱評審中的主導作用,科學界定、合理下放職稱評審權限,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對職稱的整體數量、結構比例進行宏觀調控。實行評審機構清單管理制度,每年定期向社會公布年度評審權和委評權的評審機構,清單之外的單位和組織不得自行組織評審。
目前,寧夏大學、寧夏醫科大學、自治區農科院和神華寧煤集團等21家單位已經對中級職稱進行自主評審,中小教副高級職稱評審權限下放到各地級市。2018年起將加大下放職稱評審權力度,把高級職稱評審權下放到寧夏大學、寧夏醫科大學、農科院、寧醫大總院、神華寧煤等具備條件的企事業單位,并逐步向地級市、行業協會(學會)延伸,堅持成熟一個、下放一個,絕不為放而放。對人才智力密集的企事業單位按照管理權限實行“自設標準、自主評審、自主聘任”,激發人才主體活力。
二是加強職稱評審委員會管理。制定出臺職稱評審委員會管理辦法,嚴格評委會組建核準備案管理,完善評審專家遴選機制,建立評審專家培訓考核制度,實行動態管理和退出機制。探索建立異地交流評審制度,實行評審回避、質量評估、巡查和倒查機制,確保評審公平公正。加大事中事后監管力度。對開展自主評審的單位,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不再審核評審結果,改為事后備案管理,建立科學的事中事后監督懲戒機制,對不能正確行使評審權、不能保證評審質量的,將暫停自主評審工作直至收回評審權,避免一放了之,一放就亂。
三是加強職稱評審工作監督。構建政府監管、單位(行業)自律、社會監督的綜合監督體系。完善職稱申報評審工作規范,實行申報、評審“雙公示”制度,落實審核問責和倒查責任。嚴禁社會組織以營利為目的開展職稱評審。依法規范各類職稱發證、考試和收費等事項,大力查處開設虛假網站、制作和販賣假證等違法違紀行為,維護專業技術人才切身利益。規范職稱評審服務。制定職稱評審服務規范和操作流程,進一步明晰職稱評審過程。另外,還要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加強自治區各系列主管部門和各市縣人社部門相關工作人員的培訓力度,著力提高人才評價的政策水平和服務能力。推進全區人才評價信息化建設。優化全區專業技術人才公共服務平臺,實現職稱證書網上查驗,努力實現網上申報、審核、評審、公示、發文等功能,提高職稱管理服務的科學化水平。
促進人才培養使用 改變為了職稱評職稱的局面
一是推進職稱制度與人才培養制度有效銜接。充分發揮職稱制度對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導向作用,將專業技術人才參加繼續教育作為職稱評審的重要條件。創新專業技術人才教育模式,建立以政府為引導、用人單位為主體、社會力量為補充的繼續教育平臺,構建廣覆蓋、開放式的繼續教育體系。二是推進職稱制度與用人制度有效銜接。用人單位結合用人需要,根據職稱評審結果合理使用專業技術人才,做到評以適用、以用促評,實現職稱評價結果與各類專業技術人才聘用、考核、晉升等用人制度的銜接。三是推進職稱制度與職業資格制度有效銜接。以職業分類為基礎,統籌做好職稱制度和職業資格制度的銜接工作。在職稱與職業資格密切相關的職業領域建立對應關系,專業技術人才取得職業資格即可認定其具備相應系列和層級的職稱,并可作為申報高一級職稱的條件。
如何處理評價與使用的關系?
在職稱評價與使用的關系上,《實施意見》明確,對于全面實行崗位管理、專業技術人才學術技術水平與崗位職責密切相關的事業單位,一般應在崗位結構比例內開展職稱評審。對于不實行崗位管理的單位,以及通用性強、廣泛分布在各社會組織的職稱系列和新興職業,采用評聘分開方式,統一評價,分別使用。對實行評聘分開的單位和行業,也要堅持質量第一,進行適當的比例控制,防止降低標準、遷就照顧,避免對整個職稱制度的科學性、公平性造成沖擊。解決評聘矛盾,自治區人社廳相關負責人認為,關鍵是各用人單位要嚴把職稱評審推薦關,同時加強聘后管理,采取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考核方式,將競爭激勵機制引入崗位聘用中,實現競爭擇優、能上能下、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的用人機制。
據了解,《深化職稱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是寧夏推進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性文件,后續將按照文件中重點任務出臺配套政策,進一步細化和落實職稱制度改革各項任務。
關于我們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網站律師 | 聯系方式
寧夏新聞網(www.frafty.com)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或建立鏡像 寧夏日報報業集團 寧夏互聯網新聞中心 Copyright 2000-2012 NX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寧夏銀川市興慶區中山南街47號寧夏日報新聞大廈 郵編:750001 新聞熱線:0951-5029811 傳真:0951-5029812 合作洽談:0951-6031787 國務院新聞辦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6412006001號 國家廣電總局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908244號 新聞出版總署互聯網出版許可證:新出網證(寧)002號 公安網監備案編號:寧網安備640100002 工信部ICP備案編號:寧ICP備050066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寧B2-20060004 法律顧問:言成律師事務所 鹿璐 電話:13369511100,151095191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