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國向記者展示靈武蘿卜。 (圖片攝于11月17日)
說起科技創新,人們往往會聯想到3D打印、智能機器人等高大上的前沿科技。然而在靈武市郝家橋鎮及其周邊的鄉村,卻因為蔬菜種植澆灌方式上的一個創新,刮起了一陣“種蘿卜”的風潮,讓靈武的蘿卜在當地的“蔬菜圈”站穩了腳跟,并且有望和大名鼎鼎的“靈武長棗”一樣走向全國。
“王蘿卜”巧算生意經 不怕虧找到“新辦法”
11月17日,記者來到靈武市郝家橋鎮催渠口村的靈武市大綠葉家庭農場,最先映入眼簾的就是鼓鼓的碼成小山一樣的綠色編織袋。農場主王志國告訴記者:“這都是今年新收的蘿卜,有40多萬斤。”
王志國是靈武的蘿卜種植大戶,由于在種植方法上的創新,他種出的蘿卜不僅外形勻稱而且口感很好,非常受市場歡迎,他也由此得了個綽號“王蘿卜”。
靈武市科協普及部部長馬春祥說,靈武的土地黃土多沙土少,農田淌水后易“板結”,不利用農作物根系生長。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當地農民沒有種蘿卜的習慣,當地蔬菜市場的蘿卜供應主要依靠從山東等地購進?!白詮耐踔緡鴦撔滦缘陌训喂嗉夹g用在種蘿卜上,我們不僅不用從外地拉蘿卜,還有西安、武漢等地的商人慕名來靈武的田間地頭收蘿卜?!?/p>
王志國是個生意人,早在20年前就在吳忠市東郊農貿市場(現鑫鑫農貿市場)販菜。他知道蘿卜是本地市場的一塊空白,如果自己能種,每年省下的運費就是一大筆利潤。2013年土地流轉,王志國大膽流轉了160畝土地用來種菜,蘿卜是主要作物。由于種植技術不到位,對蔬菜的種植規律也不熟悉,特別是由于土壤“板結”,種出的蘿卜毛根多還分叉,非常影響銷售。最初的兩年,王志國虧損了30萬元。
2015年初,一次偶然的機會,王志國在內蒙的上海廟鎮看到當地的農民使用滴灌技術種植玉米。王志國想,滴灌給水精準,能夠讓土壤保持松軟,用在種蘿卜上也許效果不錯。這一年,王志國劃出70畝土地先播種小麥,秋收后再種上蘿卜。為了讓蘿卜口感更好,他還花3萬元打了一口井,給蘿卜滴灌井水。沒想到第一次嘗試新種法就成功了。這一年,王志國種植的蘿卜不僅產量提高了20%,而且外形又圓又直,口感還好,為他帶來了20萬元的純利潤。
每年的10月中旬到11月中旬收蘿卜時,王志國每天要雇用近80人,發放工資30萬元左右。(圖片攝于11月17日)
小蘿卜種出大希望 新一年要闖新市場
種植技術上的創新讓王志國信心大增,也給周邊農戶帶來了新的契機。2016年,他將蘿卜的種植面積擴大到100畝,品種也由最初的1種增加到了4種,還拿下了河南鄭研公司“綠玉”蘿卜種籽的寧夏總代理。今年,王志國又從靈武市梧桐鄉流轉了460畝土地,種了380畝蘿卜。在王志國的帶動下,截止目前,周邊共有60余戶農戶在小麥收割后種了800余畝蘿卜,畝產在1萬斤到1.2萬斤左右,總產量超過1000萬斤。按照今年的市場行情,只種蘿卜一項,每畝就能帶來2500元的收益。
今年,在靈武市科協的幫助下,依托銀會合作項目,王志國拿到了50萬元貼息貸款,建起了600余平米的保鮮庫?!坝辛死滏?,蘿卜的銷售期起碼延長4個月。明年我還準備擴大種植面積,完善產銷鏈條。如果有可能我還想在蘿卜的深加工上下點功夫,提升附加值。”王志國說,他打算在2018年把靈武的蘿卜推向銀川市場,不久的將來,或許靈武的蘿卜也能像長棗一樣,名聞全國,成為當地的“明星產品”。(寧夏新聞網記者 徐靜 文/圖)
關于我們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網站律師 | 聯系方式
寧夏新聞網(www.frafty.com)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或建立鏡像 寧夏日報報業集團 寧夏互聯網新聞中心 Copyright 2000-2012 NX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寧夏銀川市興慶區中山南街47號寧夏日報新聞大廈 郵編:750001 新聞熱線:0951-5029811 傳真:0951-5029812 合作洽談:0951-6031787 國務院新聞辦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6412006001號 國家廣電總局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908244號 新聞出版總署互聯網出版許可證:新出網證(寧)002號 公安網監備案編號:寧網安備640100002 工信部ICP備案編號:寧ICP備050066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寧B2-20060004 法律顧問:言成律師事務所 鹿璐 電話:13369511100,151095191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