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吳忠市利通區每年走失人口達50人次,而其中民生派出所走失人口便達到20人次。前段時間,民生派出所轄區居民連續走失,激發了民警馬剛想要在微信群里建立一個走失老人名片的想法。“為轄區每一位走失的老人都建立一個名片庫,照片、姓名、居住地、聯系人等等信息都建立起來,一是能將轄區易走失老人做統計,另一方面也能加快尋找走失老人的速度。”
發愁
老人接連走失
家住利通區民生小區的老馬今年75歲高齡,雖然身體硬朗,但是記憶力較差,每天傍晚時分都要外出,家人攔都攔不住。老馬一出去就往西市場、廣場、車站等人多的地方去,但每次出來都忘了怎么回去。每次熱心群眾報警后,老人都因為口齒不清無法準確提供姓名,住址、家人電話號碼等信息更是說不上來。
第一次救助老馬時,民警花了一個多小時通過與老人交談、發朋友圈、與110指揮中心對接等方式才找到老馬的家人。但是每隔幾天,老馬總是“習慣性”走失,時間一長,老馬的家人也頗感頭痛。
6月1日,利通區公安分局民生派出所值班室內,特警大隊又將迷路的老馬送來了,當天值班的民生派出所民警馬剛看到老馬這個老熟人后,和值班民警一起驅車將老人送到家中。馬剛已經記不起來這是第幾次送老馬回家了。看著老人回家的背影,馬剛心里久久不能平靜。
困擾
老辦法太費勁
回到派出所的馬剛,將民生派出所一年接到老人走失的警情全部梳理了一遍,發現老人走失原因主要是患有老年癡呆癥、小腦萎縮、抑郁癥等疾病,也有的是年齡大,記憶力減退,辨識能力差,獨自外出后就迷失了方向,找不到回家的路。
通過線索梳理,馬剛發現:“幾乎每一起老人走失的警情,在尋找家人時都非常困難,耗時較長,如果老人身體情況較差,不及時和民警溝通,容易引發其他事件。先不說其他轄區,就我們自己轄區曾有多位老人經常在別的派出所轄區內走失,每次遇到的值班民警又不同,如何幫老人找到家一直困擾著值班民警。”
“我建議利用微信傳播速度快、使用人數多的特點,建一個孤老走失人員信息群,廣納各大隊、派出所基層民警為群成員,每次遇到老人走失的警情,當日值班民警在找到老人家屬后,將老人照片和身份信息發到群里,我統一編輯名片并排號,不定時在群內更新名片。以后再有老人走失,值班民警可以通過名片快速尋找。”想了一晚上的馬剛找到了所領導,說出了自己的建議。
改變
制名片收效好
建群第一天,馬剛就為自己建立的微信群起了群名“孤老走失人員信息群”,并設立群規。馬剛將微信群的二維碼群發到各個工作群中,得到基層民警積極響應,大家進群后紛紛將自己處置的關于走失老人的警情照片、信息發到群內。看到自己的工作得到大家的認可,馬剛主動放棄周末休息時間,趴在電腦前面對群成員發來的照片逐個制作名片。擔心數據庫不全面,他又逐個統計了自己轄區易走失老人名單,看著名片編號不斷增加,馬剛充滿自豪感。
“現在只要接到老人迷路的警情,我們會拿出手機,查找有沒有走失老人的名片。如果沒有,把老人送回家后,繼續發到群里完善信息。”談到孤老走失人員信息群,板橋派出所民警赫湔異常興奮,板橋派出所已經通過此群成功找到兩名走失老人的家屬,兩次尋找僅用時40分鐘。
壯大
爭取多渠道參與
談到信息群下一步打算,馬剛早已想好了后續工作,自己本來就是社區民警,信息群想要更長遠地發展,離不開社區警務的推動。馬剛準備聯合其他派出所社區民警一同開展易走失老人信息收集工作,使備案防范更加及時、全面。
“通過開展社區工作,發動群眾參與到此項工作中,如果群眾家中有老人、兒童等易走失人員,可以提前在群里備案。如果能打破轄區界限,聯手其他分局民警共同完善信息群,努力打造一個公安主導、群眾參與的‘尋人尋親’品牌,更精準、更快捷地幫助走失人員回歸家庭,這才是我創建這個微信群的根本目的。”馬剛說。(記者 黃英)
關于我們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網站律師 | 聯系方式
寧夏新聞網(www.frafty.com)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或建立鏡像 寧夏日報報業集團 寧夏互聯網新聞中心 Copyright 2000-2012 NX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寧夏銀川市興慶區中山南街47號寧夏日報新聞大廈 郵編:750001 新聞熱線:0951-5029811 傳真:0951-5029812 合作洽談:0951-6031787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6412017001 國家廣電總局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908244號 新聞出版總署互聯網出版許可證:新出網證(寧)002號 公安網監備案編號:寧網安備640100002 工信部ICP備案編號:寧ICP備050066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寧B2-20060004 法律顧問:言成律師事務所 鹿璐 電話:13369511100,151095191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