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著這條小路往下走,就是楊廷章的家,老遠就能看到他站在路邊,旁邊是一條很兇的看家狗。
多年前,寧夏西海固一帶因為吃水困難,經常可以看到用驢馱水的場景。隨著社會的發展,絕大多數曾經需要用驢馱水的地方都通上了自來水,驢馱水逐漸淡出人們的生活,成為回憶。
今年清明節期間,記者在寧夏彭陽城陽鄉楊塬村時,偶然聽說該村有一戶人家還在用驢馱水。
在村民的帶領下,記者來到楊廷章家。和其他村民不同,楊廷章住在一個靠近溝底的地方,到他家要經過漫長而崎嶇的山路。
楊廷章的家是幾孔已經有四十多年歷史的老窯洞,因為人勤快,這幾孔窯洞雖然年代久遠但依然保存得非常完好。
楊廷章的幾個孩子都已長大成人搬了出去,目前只有他和老伴兩人住在這里。因為居住在山溝底部,通自來水十分困難,老兩口又故土難離,不愿意搬到有自來水的地方,只能依靠驢來從溝底的小溪中馱水。
從楊廷章住的地方到溝底的小溪要走彎彎曲曲的一條小土路,十分陡峭,一般人走路都喘。楊廷章和老伴每天至少要馱兩回水,夏季的時候因為用水多就會多馱幾次。
生活就這樣,日復一日繼續著。(寧夏新聞網記者 祁瀛濤 文/圖)
和老伴將裝水的兩個鐵桶在驢身上放好,楊廷章就準備拉著驢出發了。
拉著驢,楊廷章走出院子。
往山下走的路十分陡峭,有的地方驢子也不愿意走。
到了溝底,楊廷章把驢栓到一個木樁子上。
楊廷章看著驢子,老伴則拎著小桶往小溪邊走去。
這條小溪是寧夏和甘肅的界河,河對岸就是甘肅的鎮原縣。
楊廷章的老伴用水瓢一瓢一瓢將水舀進水桶。
水桶的水裝滿后,老伴將水灌進驢身上的鐵桶內。
水桶裝滿了,老兩口開始拉著驢往回走。
往回走的路遠比來時艱難。
終于到達院子。
顧不得歇一下,楊廷章和老伴將水從驢的身上抬下。
楊廷章拎著水走過院子,園內梨花正開。
走進灶房的窯洞,楊廷章將水倒進水缸內。
關于我們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網站律師 | 聯系方式
寧夏新聞網(www.frafty.com)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或建立鏡像 寧夏日報報業集團 寧夏互聯網新聞中心 Copyright 2000-2012 NX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寧夏銀川市興慶區中山南街47號寧夏日報新聞大廈 郵編:750001 新聞熱線:0951-5029811 傳真:0951-5029812 合作洽談:0951-6031787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6412017001 國家廣電總局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908244號 新聞出版總署互聯網出版許可證:新出網證(寧)002號 公安網監備案編號:寧網安備640100002 工信部ICP備案編號:寧ICP備050066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寧B2-20060004 法律顧問:言成律師事務所 鹿璐 電話:13369511100,151095191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