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川市殯儀館整容室的整容師來到遺體存放室接運逝者遺體。
新生命呱呱墜地,一片歡聲笑語;而一個生命逝去,則會帶來無盡傷感和痛惜。作為逝者“生命最后尊嚴的美容師”,遺體整容師能夠最大限度地減輕逝者家屬的悲痛,給他們以心靈上的慰藉。然而,面對世俗的偏見,遺體整容師在承受自身心理和社會雙重壓力之下有著怎樣的心路歷程?
清明節前夕,記者走進銀川市殯儀館,零距離感受遺體整容師的酸甜苦辣。60后的標桿與引領、70后的認同與操守、80后的探索與奮進、90后的彷徨與迷茫,在這個神秘而又特殊的崗位上,小伙子、姑娘們以他們的別樣青春譜寫屬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工作繁忙也不乏挑戰
整容師將逝者遺體運往整容室。
在銀川市殯儀館,遺體整容室如同“心臟”一般,和殯儀服務組、遺體接運組、火化組,以及逝者家屬等都要發生關聯,從而實現殯儀服務各個環節的無縫對接和順利運轉。
4月3日上午8時,銀川市殯儀館遺體整容室的6名整容師陸續到崗,在更衣室換上潔凈的白大褂后,組長曹鐵龍組織大家開了一個簡短的例會,就當天的重點工作進行了安排。
90后整容師徐霏輕輕拉上整容室的窗簾,準備為逝者化妝。
每天上午是他們一天當中最忙碌的時候。8時30分,整容師開始和遺體接運組交接第一批遺體。曹鐵龍仔細核對遺體火化委托書上的相關信息以及服務清單。他說,每一個環節都要核對清楚,才能進入下一個環節。
與此同時,41歲的楊春生、33歲的王世賢、25歲的徐霏、23歲的小尹熟練地戴上口罩、一次性橡膠手套,將信息核對完成的遺體推進整容室。遺體整容師的整容工作由此展開:為逝者清洗面部,隨后抹底粉、涂腮紅、著唇色、梳理頭發……每一步都需要整容師們心無旁騖地仔細完成。
整容師王世賢為逝者化妝。
四位整容師熟練而又干凈利落的動作非常專業。大約10分鐘后,整容工作完成。“一般正常病故的逝者化妝時間大約10分鐘就可完成,遇到特殊遺體或非正常死亡的遺體,還需要做好遺體修復、整形等復雜的工作。”曾在這個崗位上工作了二十多年、被后輩們尊稱為“師父”的馬中貴告訴記者。
按照習俗以及家屬預約時間,上午9點,整容師們將完成整容的遺體分別推進各個殯禮廳,在那里,逝者親友將舉行遺體告別儀式。
整容師小魏將完成遺容整理的逝者遺體送進殯儀廳。
此時,整容師們陸續回到辦公室,剛沏好的茶來不及喝一口,就有電話通知遺體告別儀式結束,需要整容師將遺體入棺。為了保證遺體平穩入棺,常常需要三四名整容師一起穩抬輕放。在此期間,不斷有電話打進來,臨時需要整容的遺體被陸續推進整容室,幾名整容師又開始忙碌起來。
整容師楊春生說,大多數情況下,每一位整容師一天至少要為三位逝者進行整容。“如果出現特殊遺體,比如車禍等意外事故導致死亡的遺體,整容工作量就會大大增加,遺體整形、縫合是費時費力,且挑戰整容師技術的工作。”
如親人一般對待逝者
在遺體整容師的崗位上干了11年的楊春生,算是整容小組的老員工,剛到整容室工作時,連續三天睡不著覺。師傅馬中貴一句“你就把逝者當作自己的親人”,一語點醒夢中人。他很快克服了心理上的障礙,從第一次不盡如人意的縫合,到后來一次比一次好,能讓家屬心理上好受一點,感覺自己做的事很有意義。談起自己的工作,楊春生很有成就感,“能讓逝者走得安詳、讓生者得到慰藉,是我們的最大追求。”
一位逝者的告別儀式結束后,整容師將遺體送進火化間。
25歲的徐霏是這個團隊的年輕一員。她爽朗熱情,工作中嚴謹細致,生活中朝氣蓬勃,很難想象,這個年輕的姑娘從選擇專業到選擇工作,都沒有離開殯儀服務這一行。“剛開始是一種好奇,也會害怕,但既然選擇了這份職業,就得接受這些。況且,干的久了,比普通人更多地思考生命與死亡。”徐霏的父親是銀川市殯儀館遺體接運工,這個在別人眼里充盈著悲傷的工作環境,于這對父女而言,卻和一般工作并無不同。
希望得到社會尊重
醫生在迎接新生命時面對的是家屬的歡樂,而遺體整容師在送別逝者時要面對家屬的悲傷,可能連句謝謝都聽不到。對他們而言,自己的職業被肯定、被尊重,就已經很滿足了。“有時候別人對我們這個職業避而遠之,還是挺傷心的。”剛參加工作不久的小尹和小魏,還不能完全適應這份職業帶來的寂寞和冷清。
工作閑暇,徐霏總喜歡翻翻遺體整容方面的業務書籍。
遺體整容包括遺體的修復、整形和美容,是殯儀服務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環。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喪屬對遺體整容化妝越來越重視,這對殯儀服務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馬中貴感慨地說,現在很多外地殯儀館在遺體整容時,已經采用3D打印技術了。“遺體整容技術也要與時俱進。”他建議單位應該多派年輕的遺體整容師“走出去”接受更高層次的培訓。
每天早晨上班后,整容組都要開個短會,組長曹鐵龍要對當天的重點工作進行安排。
對于未來的期許,楊春生說,社會上認為我們這個行業收入高,其實工資并不高,希望未來能提高收入,以吸引有志在這個行業發展的年輕人。小尹說,希望這個工作能夠得到社會的更多理解和尊重。“我覺得我們和白衣天使一樣偉大,我們的工作很神圣。”馬中貴說。(寧夏新聞網記者 楊麗 王小梅 石卿/文 楊洲/圖)
關于我們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網站律師 | 聯系方式
寧夏新聞網(www.frafty.com)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或建立鏡像 寧夏日報報業集團 寧夏互聯網新聞中心 Copyright 2000-2012 NX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寧夏銀川市興慶區中山南街47號寧夏日報新聞大廈 郵編:750001 新聞熱線:0951-5029811 傳真:0951-5029812 合作洽談:0951-6031787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6412017001 國家廣電總局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908244號 新聞出版總署互聯網出版許可證:新出網證(寧)002號 公安網監備案編號:寧網安備640100002 工信部ICP備案編號:寧ICP備050066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寧B2-20060004 法律顧問:言成律師事務所 鹿璐 電話:13369511100,151095191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