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上午,寧夏吳忠市紅寺堡區大河鄉香園村秦腔自樂班的成員們早早聚到新建成的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大院,他們拉的拉,彈的彈,唱的唱,高亢嘹亮的唱腔和歡快的器樂很快吸引了村里人前來觀看。
香園村秦腔自樂班正在表演節目。
“現在是農閑時節,到村文化服務中心看看秦腔自樂班演出還是挺過癮的。現在我們農民過上了好日子,要的就是精神文化生活。”正在觀看秦腔自樂班演出的紅寺堡區大河鄉香園村村民邵忠玉臉上寫滿了喜悅和滿足。
在紅寺堡區,香園村有“民俗文化第一村”之稱。村主任郭銳說,香園村大部分村民是從南部山區隆德縣搬遷過來,隆德縣本就是文化之鄉,搬遷來的隆德人也將秦腔、秧歌、高臺社火等民間藝術傳承到了香園村。前些年剛搬來時,自然條件艱苦,村里想搞文化活動也沒有地方,自從建起了村文化服務中心,打球、看書、上網樣樣都行,村民們一下子被吸引過來了。”
烏沙塘村村民正在打乒乓球。
紅寺堡區文化館館長馬宏志說,香園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是自治區文化扶貧工程項目之一,紅寺堡區從一開始就高標準建設,工程設計汲取中華傳統建筑文化精華,融入移民庭院風格和田園風光,使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和周圍民居融為一體,充分體現了文化的傳承性和包容性,彰顯了“共產黨好,黃河水甜”的移民文化主題。
香園村閱覽室。
當天下午,記者在紅寺堡區大河鄉烏沙塘村新建成的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電子閱覽室里看到,一排電腦一字排開,幾位農民正在駐村第一書記馬青富的指導下上網查閱韭菜病蟲害防治知識。一旁的書架上,碼放著一排排涉及文學、自然科學等各個學科和農業、林業等與群眾生產生活相關的圖書。
烏沙塘村村民正在電子閱覽室里上網。
“烏沙塘村有種植大棚韭菜的傳統,目前全村有223棚設施韭菜,每棚韭菜年收入在2萬元左右,成為當地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產業。現在有了電子閱覽室,我們就可以借助網絡開展農業技術培訓,也可以在網上為韭菜找銷路。” 馬青富告訴記者。
烏沙塘村婦女正在跳舞健身。
紅寺堡區是全國最大的異地生態移民扶貧集中區,下轄64個行政村,共安置寧南山區8縣移民23萬人。按照計劃,紅寺堡區納入自治區文化扶貧工程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項目的只有25個村,但當地克服財政壓力,整合各類資金2700多萬元,按照“七個一”標準為全區64個行政村配套建起了一個文化活動廣場、一個文化活動室、一個簡易戲臺、一個圖書(電子)閱覽室、一套文化器材、一套廣播影視器材和一套體育健身設施,實現了項目村村全覆蓋。項目自今年7月建成投入使用以來,已然成為當地農民的精神文化樂園。(寧夏新聞網記者 楊洲 徐靜 文/圖)
關于我們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網站律師 | 聯系方式
寧夏新聞網(www.frafty.com)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或建立鏡像 寧夏日報報業集團 寧夏互聯網新聞中心 Copyright 2000-2012 NX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寧夏銀川市興慶區中山南街47號寧夏日報新聞大廈 郵編:750001 新聞熱線:0951-5029811 傳真:0951-5029812 合作洽談:0951-6031787 國務院新聞辦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6412006001號 國家廣電總局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908244號 新聞出版總署互聯網出版許可證:新出網證(寧)002號 公安網監備案編號:寧網安備640100002 工信部ICP備案編號:寧ICP備050066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寧B2-20060004 法律顧問:言成律師事務所 鹿璐 電話:13369511100,151095191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