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有機、無公害,當琳瑯滿目的蔬菜被冠以各種概念后,讓人傻傻分不清。單憑肉眼看去,“顏值”相差無幾,那么三者有何不同?與普通蔬菜有啥不一樣?消費者又該如何辨別?5月15日,記者走訪了銀川幾家大型超市,并聯系到自治區農牧部門相關人員為大家解答。
走訪
綠色、無公害蔬菜價格偏高
5月15日上午,在興慶區新華街一家連鎖超市,記者看到銷售的蔬菜有三類:一類是裸露擺放供市民挑選的普通蔬菜,這種菜最受歡迎,顧客基本都集中在這個區域購買;一類是冷藏貨架上包裝好的優選菜,有些顧客為圖方便拿上就走;還有一類是保鮮柜里用透明塑料盒包裝的蔬菜,購買的人相較普通蔬菜區域略少。
保鮮柜里的菜,銷售員稱之為“無公害綠色蔬菜”。記者看到,無公害綠色蔬菜貨柜里,有20余種蔬菜,包裝盒上寫著廠商名稱及“出口蔬菜基地直供”字樣,并貼有超市條碼。這些蔬菜一般按盒或論個賣,無需稱重。
一名促銷員告訴記者,無公害綠色蔬菜相較普通蔬菜更加安全、健康,口感也好,盡管價格比普通蔬菜高不少,但依舊受到青睞,尤其是年輕人更容易接受這樣的高端蔬菜。這種菜價格比普通散裝菜高出一倍甚至幾倍,比如7兩茄子售價4元、7兩大蔥標價4元、半斤蒜薹售價4元、4兩香菇售價5.8元、5兩西蘭花售價5.8元、6兩青椒4元……而普通香菇1斤售價才6.98元、普通西蘭花1斤售價3.98元、普通青椒特價1斤僅1.98元。
在無公害綠色蔬菜貨柜上方,張貼著營業執照、對外貿易經營者備案登記表、供港澳蔬菜加工廠檢驗檢疫備案證書、出口食品原料種植基地檢驗檢疫備案證書以及供港澳蔬菜種植基地檢驗檢疫備案證書等。促銷員向記者出示了當日的快速檢測抽樣單,顯示菜心、圓生菜、西紅柿、香芹、荷蘭豆等20種蔬菜的檢測結果均為合格。
在解放街一家大型超市,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因綠色、無公害蔬菜價格高,大部分市民更加傾向于購買價格較低的普通蔬菜,所以該超市并沒有采購這類高端蔬菜。
解答
專業人士教你如何辨別“三品蔬菜”
通過走訪,記者發現,市場上除了普通的大眾菜外,少部分是無公害蔬菜、綠色蔬菜,有機蔬菜特別少見。很多人把綠色蔬菜等同于無公害蔬菜,其實不然。那么,對于這些蔬菜概念,我們該如何區分?
寧夏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無公害、綠色、有機蔬菜統稱為“三品蔬菜”,分屬于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范疇,但從外觀品相上,與普通蔬菜無從分辨。
如何辨別“三品蔬菜”?這名工作人員介紹,首先得明白“三品”的概念和標準:無公害農產品突出安全因素控制;綠色食品既突出安全因素控制,又強調產品優質與營養;有機食品注重對影響生態環境因素的控制。三者相互銜接,互為補充,各有側重。
無公害農產品是指產地環境、生產過程和產品質量符合國家有關標準和規范的要求,經認證合格獲得證書的未經加工或者初加工的食用農產品。在生產過程中允許使用農藥和化肥,但不能使用國家禁止使用的高毒、高殘留農藥。
綠色食品是指產自優良生態環境、按照綠色食品標準生產、實行全程質量控制并獲得綠色食品標志使用權的安全、優質食用農產品。在生產過程中允許使用農藥和化肥,但對用量和殘留量的規定通常比無公害標準要嚴格。
有機食品的主要特點來自于生態良好的有機農業生產體系。其生產和加工不使用化學農藥、化肥、化學防腐劑等合成物質,也不用基因工程生物及其產物,產品以初級和初加工為主,注重生產過程監控,是一種真正來自于自然、富營養、高品質和安全環保的生態食品。
另外,查看包裝和標志。一看:“三品”特定的標志,無公害農產品標志圖案由麥穗、對勾和無公害農產品字樣組成;綠色食品標志由三部分組成,即上方的太陽、下方的葉片和中心的蓓蕾,標志為正圓形,意為保護;有機食品標志,采用國際通行的圓形構圖,以手掌和葉片為創意元素,寓意人與自然需要和諧美好的生存關系。二查:“三品”在銷售過程中,產品必須嚴格包裝或者附加標識后方可銷售,包裝標志中有加貼全國統一的產品或包裝上留有防偽數碼,可以通過掃碼、打電話等方式查詢驗證。三核:包裝物或者標識上要按照規定標明產品的品名、產地、生產者、生產日期、產品質量等內容。四測:目前全區各大型超市均設有快速檢測設備,可在檢測區域進行復檢或對照公布的檢測結果購買。
識別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還有一個方法。工作人員稱,獲得綠色食品標志使用權的企業產品包裝上,綠色食品標識必須由綠色食品標志、文字和企業信息碼組成,三者缺一不可。消費者可以在中國綠色食品網通過企業信息碼查詢,辨別真假綠色食品。而有機食品的包裝必須同時具備兩個標志,即中國有機產品認證標志和認證機構獨有的有機產品標志。同時,在有機食品或者產品的最小銷售包裝上粘貼有機食品防偽標簽。每枚標簽上印有身份碼,刮開涂層可以得到防偽碼,在互聯網中國食品農產品認證信息系統有機碼查詢欄目中可以查詢,辨別真假。 (周昕 樊卓妮)
關于我們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網站律師 | 聯系方式
寧夏新聞網(www.frafty.com)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或建立鏡像 寧夏日報報業集團 寧夏互聯網新聞中心 Copyright 2000-2012 NX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寧夏銀川市興慶區中山南街47號寧夏日報新聞大廈 郵編:750001 新聞熱線:0951-5029811 傳真:0951-5029812 合作洽談:0951-6031787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6412017001 國家廣電總局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908244號 新聞出版總署互聯網出版許可證:新出網證(寧)002號 公安網監備案編號:寧網安備640100002 工信部ICP備案編號:寧ICP備050066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寧B2-20060004 法律顧問:言成律師事務所 鹿璐 電話:13369511100,151095191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