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溝段淤泥清淤仍不到位、污水廠提標改造工程一度延誤、人工濕地設計處理能力與實際排放能力不匹配,面對揮之不去的劣V類重度污染水質,流經銀川市興慶區、賀蘭縣匯入黃河的銀新干溝污染狀況堪憂。日前,記者對銀新干溝污染現狀進行采訪。
寧夏入黃排水溝排污口水質監測結果顯示:1月至3月,銀新干溝入黃口斷面為劣V類重度污染水質,不符合考核目標地表水IV類標準要求,影響水質類別的主要指標為氨氮、總磷、生化需氧量,其中氨氮超過地表水V類水質標準的13.71倍、總磷超標5倍以上。記者沿線采訪發現,銀新干溝部分溝段進行了清淤、鋪溝,但沿溝進入賀蘭縣等鄉村溝段時,溝道內水體質量較差,溝底淤積污泥也比較厚。
據銀川市環保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銀新干溝日均排水量25萬立方米,主要接納銀川市第一污水處理廠、賀蘭聯合水務污水處理廠、沿線農田退水等。其中,賀蘭聯合水務污水處理廠已經實施同城化管網建設,達到一級A排放標準;銀川市第一污水處理廠原本于2017年底完成一級A提標改造,但受技術工藝等因素影響,工程建設一度滯后,至今仍未完成。目前該污水處理廠的尾水只能直排入銀新干溝內,對溝體水質造成嚴重影響。
“第一污水處理廠處理的污水必須達到一級A標準才能排入溝內,但即使達到了一級A,水質仍然是地表劣V類,必須經過人工濕地進行水質提升,才能達到國家地表IV類水排入黃河。”銀川市環保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為改善銀新干溝水質,銀川市采用“潛流人工濕地+表面流人工濕地”工藝,在賀蘭縣金河大道南側建設了人工濕地,設計處理規模為5萬立方米。目前,該人工濕地正在建設中,計劃于5月底完工。
令人尷尬的是,銀新干溝人工濕地設計處理能力只有5萬立方米,而干溝日均排水量是25萬立方米,這意味著人工濕地只能接納處理干溝總排水量的五分之一,剩余污水該何去何從又成了大難題,亟須解決。(記者 李錦)
關于我們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網站律師 | 聯系方式
寧夏新聞網(www.frafty.com)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或建立鏡像 寧夏日報報業集團 寧夏互聯網新聞中心 Copyright 2000-2012 NX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寧夏銀川市興慶區中山南街47號寧夏日報新聞大廈 郵編:750001 新聞熱線:0951-5029811 傳真:0951-5029812 合作洽談:0951-6031787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6412017001 國家廣電總局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908244號 新聞出版總署互聯網出版許可證:新出網證(寧)002號 公安網監備案編號:寧網安備640100002 工信部ICP備案編號:寧ICP備050066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寧B2-20060004 法律顧問:言成律師事務所 鹿璐 電話:13369511100,151095191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