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下綜合管廊穿城而過。
銀川市城市地下綜合管廊進入冬季施工。
施工區內裸露的土方被綠網覆蓋。
為了防止管線生銹,工人們想了很多辦法。
銀川市是全國第二批綜合管廊試點城市,那么,這項如同“城市血脈”一般的工程,現在進展如何,建成后又是什么樣?
1月25日,記者在金鳳區滿城街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及道路工程現場看到,管廊主體已見雛形,16.55米寬、4.1米高的管廊內部分為污水倉、電力倉、綜合倉、燃氣倉。“四個倉室共收納給水、中水、污水、熱力、通信、電力、燃氣7類管線。建成后各種管線就有了地下倉庫,可以徹底告別‘馬路拉鏈’(指道路建設缺乏統一的規劃、管理,挖了填、填了挖現象),保持了路面的完整性和各類管線的耐久性。”中國十七冶集團有限公司項目經理田璐說。
銀川市市政建設和綜合管廊投資建設管理有限公司安全部部長呂志國特別強調,為了在施工過程中降低揚塵對周邊環境的影響,施工區內裸露的土方被綠網覆蓋,路面做了硬化處理,還配備了水炮、水車、360度噴淋、遮陽網等降塵設備。施工過程中,各管廊施工單位嚴格落實施工工地周邊100%圍擋、現場物料堆放100%覆蓋、出入車輛100%沖洗、施工現場地面100%硬化、施工現場100%濕法作業、渣土車輛100%密封運輸的要求。同時,現場多處布置臨時安全通道、過人(車)棧橋等,方便市民出行。
記者從銀川市住建局了解到,銀川市在統籌市域規劃和管廊專項規劃的基礎上,結合老城區改造和新區建設,確定了10個試點項目(10條路段)。截至今年1月22日的數據顯示,總工程量已完成75%左右。計劃今年7月底前完成39.12公里的地下綜合管廊主體建設任務,年底前投入運行。
銀川市地下綜合管廊采用PPP模式,將市政道路、橋粱、景觀綠化、交通設施及其他附屬工程同步建設。項目實施后,將金鳳區科技園、綜合產業園、閱海灣商務區、寧夏國際會議中心等區域各類管線一并入廊,可以對以上區域地下空間進行優化配置。同時,提升周邊用地的環境品質和市政公共事業供給,以此提高城市綜合承載能力和城鎮化發展質量。此外,銀川市綜合管廊項目將發揮銀川“智慧城市”特點,依托數字化監控系統和GIS信息系統組成的智能管廊系統,進一步優化管廊智能化方案,力爭建成信息化、自動化程度較高的智慧管廊。(樊卓妮 季正 文/圖)
關于我們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網站律師 | 聯系方式
寧夏新聞網(www.frafty.com)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或建立鏡像 寧夏日報報業集團 寧夏互聯網新聞中心 Copyright 2000-2012 NX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寧夏銀川市興慶區中山南街47號寧夏日報新聞大廈 郵編:750001 新聞熱線:0951-5029811 傳真:0951-5029812 合作洽談:0951-6031787 國務院新聞辦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6412006001號 國家廣電總局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908244號 新聞出版總署互聯網出版許可證:新出網證(寧)002號 公安網監備案編號:寧網安備640100002 工信部ICP備案編號:寧ICP備050066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寧B2-20060004 法律顧問:言成律師事務所 鹿璐 電話:13369511100,151095191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