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疾病高發
秋冬之交,氣溫猶如過山車:前一天還有十七八攝氏度,一降溫就成了三五度,人體適應起來本身就有難度。再加上隨著深秋的來臨,寧夏地區的早晚溫差普遍達到十多度,機體的抵抗力稍弱一點就容易誘發各種呼吸道疾病。尤其是老人和孩子,如果不及時增減衣物很容易患上呼吸道疾病。
寧夏人民醫院呼吸內科副主任耑冰介紹,冷空氣頻繁到訪,氣道免疫力功能受損、免疫力下降,氣道反應性隨之增高,容易誘發咳嗽、胸悶、呼吸困難甚至是哮喘等癥狀。此外,流感、支原體感染等進入快速增長期,讓人防不勝防。尤其是患有慢性支氣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患者,病情容易加重或反復,建議適度加強身體對氣溫的適應度。
建議體質弱的人推遲出門時間,早晨10點之后、下午兩三點左右比較合適;陽光好的時候可以多曬太陽,增加維生素D的合成,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強免疫力。為了讓身體更快適應寒冷,不妨用溫水或者冷水洗臉;下班后除了及時洗手,再清洗一下鼻腔,讓病毒、細菌無處下手。
腦梗說來就來了
氣溫不穩定,腦梗的病人也隨之增加,尤其是老年人,晚上起來上個廁所或者早晨剛一起床就發生中風的病例并不少見。
寧醫大總院心腦血管病醫院神經內科主任范學文解釋,一早一晚是一天中氣溫最低的時刻,容易刺激體內控制血管活動的神經,造成小動脈血管的持續痙攣,使得血壓驟然上升,極易發生卒中意外。此外,晚上睡覺時人體處于靜止狀態,血液黏稠度增加,這也是中風高發的一大原因。
專家提醒,高血壓患者對身體出現的一些異常變化一定要高度警惕,例如肢體突然麻木無力,或者突然說不出話,聽不懂別人的話,突然毫無征兆地頭暈、頭疼,都可能是腦血管發生病變的前兆,此時必須立即前往醫院進行檢查治療,以免造成嚴重后果。
心血管惡性事件頻發
降溫對心梗患者、冠心病患者的影響也是顯而易見的。寧醫大總院心腦血管病醫院心內科副主任醫師劉志軍告訴記者,突然的寒冷刺激會引起冠狀動脈痙攣,出現急性心肌缺血,誘發心絞痛甚至是心梗。
此外,天氣轉冷之后,大家的室外活動普遍減少,如果喝水不及時,血液黏稠度增加,很容易形成血栓。從往年的門診情況來看,氣溫驟降之后,血管收縮、血壓增高,進而出現心肌缺血,是秋冬季節心臟病頻發的主要原因。很多人還忽視了呼吸道感染的危害,如果因此感染肺炎也會讓心臟負擔加重,同樣容易誘發心梗。專家建議,冠心病患者近期要注意保暖、定期服藥,同時合理控制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紊亂等原發病,一旦出現胸悶、隱痛、心慌的跡象,即使發作時間很短,也要高度重視。
需要提醒的是,老年人還要推遲晨練時間,氣溫低是一方面,早晨9點之前是醫學界公認的“魔鬼時間”,此時發生心腦血管惡性事件的概率遠遠高于其他時間。
這樣吃才暖身
寒冷的天氣里,吃點熱乎的食物似乎瞬間就能驅趕周身的寒意,但能暖身的食物都有哪些呢?寧醫大總院營養科陳啟眾主任給出了自己的建議。
一般來說,蔥姜蒜、辣椒、花椒等味兒比較沖的香辛料,或多或少地具有促進消化液分泌和促進血液循環的雙重功效,身體散熱會隨之增加。另外,我們寧夏人熱愛的牛羊肉,又豈能辜負?它們富含蛋白質,而蛋白質本身具有很高的“食物熱效應”,同時紅肉還富含鐵、錳、銅、鋅等多種微量元素,它們缺乏時會造成貧血,而貧血的一大癥狀就是怕冷。就像我們涮火鍋時,幾片牛羊肉下肚渾身就覺得熱乎,但蔬菜和主食就很難達到這樣的效果。熱乎的食物抗寒,主要還是有利于消化吸收的緣故,而不是我們理解的食物溫度高就能讓人覺得暖和。
需要提醒的是,如果平時容易上火的人,不能跟風亂吃溫補的食物,否則出現能量過剩更容易上火。因此,怕冷的人在保持身體營養平衡的前提下,可以多吃一點傳統的暖身食物。
同時不要忘記,肌肉細胞特別容易產熱,平時多運動形成抗寒體質,才是最有效的暖身之道。(記者 孫麗瓊)
關于我們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網站律師 | 聯系方式
寧夏新聞網(www.frafty.com)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或建立鏡像 寧夏日報報業集團 寧夏互聯網新聞中心 Copyright 2000-2012 NX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寧夏銀川市興慶區中山南街47號寧夏日報新聞大廈 郵編:750001 新聞熱線:0951-5029811 傳真:0951-5029812 合作洽談:0951-6031787 國務院新聞辦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6412006001號 國家廣電總局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908244號 新聞出版總署互聯網出版許可證:新出網證(寧)002號 公安網監備案編號:寧網安備640100002 工信部ICP備案編號:寧ICP備050066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寧B2-20060004 法律顧問:言成律師事務所 鹿璐 電話:13369511100,151095191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