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2到2016年底,銀川市加大棚戶區改造力度,累計改善約15萬人的居住環境;打造“八橫十八縱”城市路網;改造小街巷,實施快速公交、路燈亮化、特色街區改造等一批項目……一項項舉措讓人民生活環境得到改善——
過去五年,銀川市新建城市主次干道13條;改造小街巷50條;實施橋梁工程9個,通道工程5個;實施快速公交、路燈亮化、特色街區改造等一批市政項目……目前,銀川城市道路長度達到1000公里,城市路網形成“八橫十八縱”架構,城市交通主動脈日趨完善。
安置區也是花園社區
大新家園位于北京路與友愛街交叉處的東南方向,這里的居民主要是過去大新鎮大新村部分拆遷居民。進入小區是一個很大的市民休閑廣場,有老人斜靠在椅背上沐浴下午陽光,也有大人帶著蹣跚學步的孩子在廣場玩耍。大新家園小區內物業、醫療站、幼兒園、銀行等一應俱全,由村辦物業公司銀川大新眾合物業服務有限公司進行管理,目前有管理、保潔、安保、工程人員60余人。
張女士去年4月拿到新房鑰匙,一家三口住上了106平方米的房子,孩子也在附近的幼兒園上了學。張女士說,過去在農村,冬天要自己生爐子取暖,現在住到樓上,冬天暖氣燒得特別熱,而且健身設施、監控設備、智能門禁一應俱全,一點都不比商業小區差。安置區的變化不僅是環境變化還有物業管理的提升。小區物業對小區設施和安保人員進行了精細化的管理和分工,24小時職守排班,確保小區安全。
5年補貼廉租保障家庭物業費800萬元
為建立公正、公平、公開的住房保障服務體系,市住建局不斷強化保障性住房分配管理,建立“三級審核二級公示”多部門聯審的準入機制,從源頭確保保障房分配的公平性。目前,該市已累積保障中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3.92萬戶,累計發放廉租補貼資金2.3億元,有效緩解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難。
從2014年起,市住建局對公租房分配實行實物配租打分輪候制,采取公開搖號的方式進行實物配租,目前共搖號配租近8000套公租房。銀川市住建局住房保障中心副主任胡亞娟告訴記者,市住建局逐年對住房保障條件進行調整,從2012年人均收入不高于每月970元放寬到2017年人均收入不高于每月1530元,降低準入門檻,做到中低收入家庭只要住房困難均納入住房保障。
胡亞娟告訴記者,市住建局建立困難家庭租金減免、物業補貼制度。針對經濟條件特別困難的家庭,出臺了《關于實行公共租賃住房分檔租金的通知》,5年來共補貼廉租保障家庭物業費近800萬元。
道路暢通百姓出門更便捷
擁堵已經成為城市病的典型特征,為了減少擁堵,銀川近幾年來打通“丁字路”、拓寬主干道、建設配套橋梁,而四通八達的路網,也讓銀川市的道路體系更加完善,市民出行更為便利。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要數湖濱西街和新華西街打通工程,這兩條道路的暢通很好地分流了北京路和解放街的車輛,減輕了老城區交通壓力。“過去從老城東門去一趟金鳳萬達,遇上堵車,短短的一段路要走40多分鐘,現在20多分鐘就能開到。”市民張先生說,現在出門堵車的時間少了,司機的氣都順了很多。
2013年新華街打通工程全長近1200米,湖濱街打通工程全長近1700米,雖然看起來不長,但卻提升了鳳凰街和正源街的道路中轉能力,緩解了興慶區主干道的交通壓力,也為市民提供了向西通行的直達道路。
改造小街巷增加慢行步道讓出行更愜意
過去五年,銀川市街巷改造項目共改造天盛巷等小街巷50條,累計投資3.5億元,對三區排水、路燈、給水、天然氣等基礎設施不健全的背街小巷進行了改造。在歷年的街巷改造中,銀川市住建局做到既堅持道路設計標準,又積極適應社區居民的需求,實行“人性化”設計和施工。在街巷改造中,堅持“上一道工序不驗收,決不允許下道工序進行”,大到每延米的閉水試驗,小到檢查井的磚砌砂漿,都要求監理在場,正是這樣的“工匠”精神確保了小街巷如期完工,又讓質量得到了保障。
細心的市民還發現,城市道路兩側多了不少自行車和行人的慢行步道。近年來,市住建、林業、水務等部門聯合打造的城市慢行系統,逐漸成為銀川市城市建設又一亮點。2014年,銀川市被住建部列入第三批“城市步行和自行車交通系統示范項目城市”。銀川市住建局結合城市道路建設與改造,逐步提升慢行系統配建比例。2015年~2017年,銀川市住建局對上海路自行車專用道進行改造,東起中山北街,西至正源北街,在兩側人行道改造增設自行車道7.6公里,路面采用的彩色瀝青兼具環保、美觀與舒適性,得到市民的稱贊。(記者 李鯤鵬)
關于我們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網站律師 | 聯系方式
寧夏新聞網(www.frafty.com)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或建立鏡像 寧夏日報報業集團 寧夏互聯網新聞中心 Copyright 2000-2012 NX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寧夏銀川市興慶區中山南街47號寧夏日報新聞大廈 郵編:750001 新聞熱線:0951-5029811 傳真:0951-5029812 合作洽談:0951-6031787 國務院新聞辦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6412006001號 國家廣電總局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908244號 新聞出版總署互聯網出版許可證:新出網證(寧)002號 公安網監備案編號:寧網安備640100002 工信部ICP備案編號:寧ICP備050066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寧B2-20060004 法律顧問:言成律師事務所 鹿璐 電話:13369511100,151095191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