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位置:首頁 -> 專題 -> 2025 -> 寧夏兩會 -> 圖片頭條
        喜迎自治區兩會·哪里來的動能 | 新賽道 新氣象 新發展
        2025-01-17 09:03:44   
        2025-01-17 09:03:44    來源:寧夏日報

          回望2024年,這樣一組數字振奮人心:全區研發經費投入達85.5億元,研發經費投入強度達1.61%;全區登記科技成果1770項、同比增長41.72%,登記技術合同3734項,技術合同成交額47.88億元、同比增長18.19%。

          躍動的數字背后,是一項項科技政策的持續落實、一次次迎難而上的銳意攻堅、一遍遍扎實深入的機制完善。

          在洶涌澎湃的科技浪潮中奮勇向前,在百舸爭流的創新競賽中搶抓機遇,寧夏以新理念開辟新賽道、實現新發展、展現新氣象。

        寧夏錦航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員工將材料送進機床。記者 李宏亮 攝

          (一)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2024年11月25日,全區科技大會在銀川召開,162項科技項目獲表彰。這些科技成果,也構成了寧夏以科技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的清晰脈絡。

        航拍鏡頭下的巴斯夫杉杉電池材料(寧夏)有限公司。記者 王曉龍 攝

          透過“數字”看本質,這樣的變化令人矚目:

          首次評選自然科學獎和技術發明獎——共提名自然科學獎80項,授獎33項,全部來自高校和科研院所;提名技術發明獎7項,授獎2項,全部來自企業。

          自治區特色優勢產業領域科技創新成果豐碩——162項獎項中,“六新六特”產業領域授獎70項,占比43.2%,其中現代化工、新型材料產業領域獎項最多,分別達到13項和11項,且有2項是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企業科技創新成果比重進一步提升——授予的125項科學技術進步獎中,企業牽頭完成48項,占比38.4%,較上一評審年度提升7.1%,反映我區企業創新活力不斷提升。東西部科技合作成效顯著——區內創新主體與區外創新主體合作完成的項目88項,占比55%,較上一年度提升12個百分點。

          突出企業主體地位、聚焦產業發展關鍵、激發科研院所創新活力……一年來,寧夏堅持以科技創新為引領,緊緊圍繞高質量發展科技需求,切實強化創新主體培育,不斷厚植創新力量,持續涵養創新生態,有效增強創新動能,高質量發展的科技創新基礎進一步夯實。

          聚焦特色優勢產業和重點領域,2024年,全區謀劃實施重大重點科技攻關項目143項、東西部科技合作項目156項,在高端智能制造、生物育種等領域形成了一批重要技術和創新成果,煤制高端潤滑油基礎油、超高純鉭制備、電力飛輪儲能系統、智能化反井鉆機、海上風電大功率減速器、節水抗旱耐鹽堿春小麥新品種選育等一批技術取得突破,支撐寧夏更多產業、更多領域向“領先”轉變。

          檢驗員在國家枸杞產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作業。該中心是全國首家,也是唯一獲批的“國字號”枸杞檢驗檢測中心。記者 白茹 攝

          成果,是奮斗的注解,也是科技創新實踐的最好證明。

          寧夏堅持把創新主體培育擺在突出位置,持續加強創新企業梯次培育,制定出臺科技型企業、高成長創新型企業認定管理辦法,新認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06家,入庫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2298家,評選自治區創新型示范企業27家,培育雛鷹企業80家、瞪羚企業31家。組建自治區產業科技創新聯盟5家、創新聯合體10家,培育自治區級企業孵化器4家、眾創空間13家。強化企業家創新精神培訓,線上線下培訓企業53場2萬余人次。

          (二)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科學技術要打頭陣,科技創新是必由之路。

          近年來,寧夏堅定用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技創新重要論述和考察寧夏重要講話精神統領科技事業發展,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厚植創新力量,培育創新主體,激發創新活力,涵養創新生態,創新研發、成果轉化、惠民服務、科技合作等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近3年全區R&D經費投入年均增長12.7%,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年均增長27.2%;我區2023年度高質量發展綜合績效評價結果顯示,創新發展指數增長6.3%,比2022年提高0.5個百分點。

          中衛市海原縣海興開發區,寧夏中車新能源有限公司風電整機裝備制造項目現場,工人操作天車將主傳動鏈置入機艙罩。記者 王曉龍 白茹 攝

          位于銀川經濟技術開發區的銀川威力傳動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投資50億元的風電增速器智慧工廠項目(資料圖片) 。記者 馬楠 王洋 攝

          持續向好的局面,得益于體制機制的不斷完善,更離不開創新主體的積極發力。

          一年來,寧夏出臺了《關于打造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洼地的實施方案》《關于建立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長效機制的工作方案》,全面構建以成果轉化為導向的科技創新體系。組織實施重點科技成果轉化項目102項、縣域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示范項目483項,與國內知名高校院所開展線上線下對接活動100余場次。爭取國家耐鹽堿水稻技術創新中心西北中心試驗站落戶銀川,建成寧東技術市場,支持中國礦業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等高校在寧設立技術轉移分中心,全區技術市場、技術轉移機構數量分別達到7家、18家。

          同時,深入推進科技管理體制改革、科技計劃管理機制改革、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科技領域“放管服”改革等改革任務,開展職務科技成果賦權、科技成果評價等改革試點,制定8個方面26項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的具體措施。通過“寧科貸”“寧科擔”“寧科保”“寧科補”等方式,撬動金融資本56.57億元,同比增長27.1%,支持852家次科技企業創新發展。

          提升“軟實力”的同時,寧夏持續用好用足政策,積極擴大“朋友圈”,為科技創新增添新助力。

          巧借東西部科技合作“東風”,寧夏創新成果接續涌現:吸引集聚1萬名區外科技創新人才參與我區科技創新活動,加速推進全國東西部科技合作引領區建設,東西部科技合作區外主體由25個拓展到32個。深入實施創新協同聯動工程,先后在北京、上海、福建舉辦多場科技合作對接活動,支持企業在區外設立飛地研發中心4家,寧夏上海科創中心(人才大廈)建成運營,簽約入駐企業23家。

        國家電投集團鋁電投資有限公司青銅峽分公司生產集控中心。記者 王鼎 馬賽爾 攝

          為在新一輪科技革命中下好自立“先手棋”、打好自強“主動仗”,寧夏不斷深化機制,注重抓好“引才”與“育才”,讓人才活力在科技創新大環境中競相奔涌。

          寧夏深入實施“才聚寧夏1134行動”,推動出臺人才服務政策措施“12條”,“組團式”引進重點學科博碩士671人,全區研發人員總量達到32762人,萬名就業人員中研發人員達到52.92人年。

          全區圍繞重點產業、重點領域、重點學科,統籌布局建設各類科技創新平臺950家,建設六盤山、賀蘭山2家自治區實驗室,構建形成了“青年托舉人才—青年拔尖人才—科技領軍人才—杰出科技人才”梯次培養體系。

          以科技為引領——合作,在更廣泛的領域持續深化;創新,以更豐富的形式推動發展。

          展望新的一年,寧夏將以打造區域有影響力科技創新高地、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洼地為目標,以高水平建設全國東西部科技合作引領區為抓手,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為美麗新寧夏建設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撐。(記者 馬越)

          銀川市黃河東岸,毛烏素沙地邊緣的地域已成為生態綠洲,成片的光伏發電板與綠植交相輝映(資料圖片)。記者 馬楠 王洋 攝

          【短評】

          新時代 新技術 新希望

          2016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寧夏時強調,“欠發達地區可以通過東西部聯動和對口支援等機制來增加科技創新力量,以創新的思維和堅定的信心探索創新驅動發展新路”,為寧夏科技創新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不沿邊不靠海的寧夏,曾困頓于創新發展的時代命題。而今,在牢記囑托、感恩奮進的實干中,寧夏積極探索、勇于嘗試,終于在創新的“星辰大海”中尋得發展路徑、找到前行節奏。

          行走在寧夏山川,科技創新帶來的改變處處可見。

          發展中的企業,依靠科技創新在競爭中贏得先機、占領市場;各類科研院所,依靠科技創新攻克項目,實現成果轉化、助力產業高質量發展;辛勤耕作的農民,依靠科技創新發展現代農業,實現增產增收……

          創新引領發展,創新開創未來——這是實踐證明的真理。

          發展中的寧夏,也依靠創新擁有了底氣、增強了信心:

          工業上,“大國重器”頻頻出圈,寧夏“智造”邁入高端;農業上,枸杞密碼成功破譯,小麥育種取得進展;民生上,“互聯網+教育”“互聯網+醫療”縮短了距離,便利了生活……

          創新驅動發展帶來的改變讓大家看到了希望,也堅定了發展決心。我們相信,新時代,在新技術的引領支撐下,還將有更多新希望變成現實。(記者 馬越)

          回顧2024寧夏科技創新實現的“新突破”

          基于政務服務大語言模型構建技術研究與示范(寧夏希望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項目研發形成的“希言大模型”順利通過中央網信辦生成式人工智能(大語言模型)審批備案,標志著我區在人工智能大模型建設上實現“零的突破”

          中國標準動車組制動系統研發(寧夏維爾精工股份有限公司)

          項目研制的高速動車組制動系統關鍵零部件產品獲得中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頒發的“鐵路車輛零部件技術審查試裝證書”,實現國產替代

          高性能鉭鎢、鈮鎢合金與抗氧化涂層技術與應用研究(寧夏東方鉭業股份有限公司)

          發明了多種抗氧化涂層,解決了合金部件在不同應用場景下的高溫氧化難題,發明了鎢合金板材加工工藝,貫通了鉭鈮合金與鈦合金焊接、與復合材料部件連接等全套新技術,推動難熔金屬與高溫抗氧化涂層材料技術進步,提升了鉭鈮高端產品制造水平和研發生產裝備能力

          基于砂型3D打印的智能仿生鑄型研究及應用(共享裝備股份有限公司)

          項目圍繞砂型3D打印中鏤空技術的研究應用及軟件開發進行攻關,開發應用仿生鏤空鑄型設計軟件,開展砂型3D打印仿生鏤空鑄型工藝智能設計及其對鑄件的性能提升研究,降低了3D打印成本,提高了鑄件性能

          千米級大直徑智能化反井鉆機研制(寧夏天地奔牛實業集團有限公司)

          項目研制出國內最大的智能化反井鉆機鉆深達千米,擴孔直徑達7米,實現反井鉆機工作過程全自動化和遠程安全操作,攻克深部復雜巖體高效破巖、高可靠性鉆架和智能化電控系統等關鍵技術,實現了大直徑深井鉆井裝備國產化

          耐高溫型聚氨酯彈性纖維研發及示范(寧夏寧東泰和新材有限公司)

          項目研發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耐高溫型氨綸新產品生產工藝技術和耐高溫型氨綸新產品,相關指標符合國際國內市場對耐高溫氨綸的技術指標要求

          寧夏牛奶品質性狀的挖掘與應用(自治區畜牧工作站)

          項目構建了寧夏牛奶特異品質性狀指紋圖譜、風味數據庫和寧夏牛奶品質性狀敏感指標數據庫,明確了寧夏牛奶風味和產地溯源的敏感指標,突破“功能性脂肪酸牛奶調控”等7項關鍵技術

        【編輯】:王雪玲
        【責任編輯】:王雪玲
        国产亚洲精品a在线无码| 亚洲国产综合久久天堂|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第一页| 日韩在线视精品在亚洲| 亚洲乱色伦图片区小说| 亚洲午夜理论片在线观看|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2018| 亚洲国产91在线| 亚洲综合精品伊人久久| 亚洲最大无码中文字幕| 亚洲卡一卡2卡三卡4麻豆| 亚洲成av人片在线看片|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播放| 亚洲成人福利网站| 亚洲丝袜中文字幕| 亚洲校园春色另类激情| 亚洲va久久久久| 亚洲另类无码专区丝袜| 亚洲av永久无码天堂网| 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 国产区图片区小说区亚洲区|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2| 亚洲色图综合在线| 亚洲熟女少妇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第一页| 亚洲va国产va天堂va久久| 久久久久亚洲AV片无码下载蜜桃| 亚洲黄色网址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久| 精品久久亚洲中文无码|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在线|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一区| 亚洲精品国产福利一二区| 国产亚洲大尺度无码无码专线|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99| 亚洲人成在线播放网站岛国| 亚洲视频欧洲视频| 亚洲高清中文字幕免费| 亚洲av成人中文无码专区| 亚洲人成无码久久电影网站| 国产亚洲人成无码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