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枸杞看中國,中國枸杞看寧夏,作為寧夏最鮮明的“地域符號”,枸杞產業發展中的每一項科技創新,對寧夏都意義非凡。
有人提出這樣一個問題:都說農業現代化要發展智慧農業,可在枸杞產業上,只見產品研發花樣不斷翻新,在采摘環節,咋就不能采用機械化?每年枸杞采摘旺季,要么是用工緊張、招不上工,要么就是采摘工人費水漲船高、讓種植大戶受不了;而枸杞果實小而多,枸杞樹刺多葉疏,枸杞園里又曬又刺,杞農采摘時需要極具耐心和細致的操作,絕對是個辛苦活,我們到底能不能解放人力、實現采摘智能化?
別急,這還真能。
2024年,在自治區人大代表的一條建議下,寧夏實現枸杞智能化采摘的夢想,照進現實。
在自治區十三屆人大二次會議上,自治區人大代表郝向峰向大會提交了《關于設立枸杞智能化采摘科研攻關項目的建議》,建議中表示:枸杞是勞動密集型傳統產業,目前我區從事枸杞產業鏈人數累計達到30萬,不僅勞動力成本高,而且會出現勞動力嚴重短缺現象,建議自治區有關部門設立枸杞智能化采摘科研攻關項目,致力于推動枸杞采收的機械化和智能化發展,以解決這一行業難題。
這條好建議被自治區人大常委會主任會議確定為重點督辦建議,由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分管領導領銜督辦。很快,自治區科技廳、林草局等承辦部門把建議辦理列入重要工作日程,把突破枸杞智能采摘關鍵技術作為現代枸杞產業科技創新重點任務,建立落實臺賬和跟蹤推進機制,聚焦技術瓶頸,持續開展攻關。
“自治區科技廳把突破枸杞智能采摘關鍵技術作為現代枸杞產業科技創新重點任務。在《自治區“十四五”科技創新規劃》中,將‘枸杞全程機械化生產專用裝備及農機農藝融合關鍵技術集成創新與應用’作為枸杞產業技術重點攻關方向。在《自治區現代枸杞產業高質量發展“十四五”科技攻關計劃》中,把‘智能裝備與智慧管理研究’確定為開展有組織科研攻關的重點任務……”自治區科技廳向自治區人大代表給予了詳細答復,并表示,2024年,自治區科技廳設立自治區重點研發計劃“枸杞產業高質量發展關鍵核心技術研發和示范”重大科技專項,組織國內院士等知名專家凝練設計了“枸杞高效無損智能激光采收裝備研發”作為專項的重點攻關方向,面向社會公開發布,動員區內外優勢技術力量聯合攻關。目前,由寧夏大學承擔的“人機交互式枸杞一體化移動采收平臺研究開發與示范應用”揭榜攻關項目已完成全部攻關目標任務并通過驗收。該項目填補了寧夏相關領域空白,針對枸杞采收難等問題,攻克枸杞機械化采摘存在的損傷率高、采摘效率低、果實轉運及預冷不及時等突出問題,先后共設計更新了七代枸杞采摘機,平臺單人次作業效率為人工效率的2倍以上,實現了果實自動化收集,收集損傷率低于5%。
“枸杞智能化采摘重大科研攻關項目是枸杞產業一項戰略性、關鍵性的大事。各承辦單位和科研團隊要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寧夏重要講話精神,按照自治區第十三次黨代會部署要求,集中各方力量,加快成果轉化,從品種培育、栽培模式、智能化采摘系統等方面提出多維解決方案,用科技力量助力我區枸杞產業高質量發展。”自治區人大常委會代表建議督辦組說。
提出建議的自治區人大代表郝向峰對建議辦理情況表示滿意。“看到有關部門在枸杞智能化采摘所做的大量工作,且取得了實質性成果,設計出了智能化采摘設備,我感到非常欣慰,希望這些設備能優化升級,早日出現在枸杞園里,成為杞農的有力助手!”郝向峰說。(寧夏日報記者 尚陵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