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澈的河水又回來了。”近日,聽著淙淙水流聲,在葫蘆河西吉段河堤散步的西吉縣居民吳欣由衷感慨。
葫蘆河發源于月亮山,有西吉“水塔”之稱,是西吉縣境內葫蘆河、清水河和祖厲河3條河流的發源地。20世紀80年代,因過度放牧和無序開墾,生態環境惡化,區域內3條河流曾一度出現斷流。
喚回清流,需要重新取得自然的信任。為昔日光禿禿的大山披上綠衣,補足生態后勁。2019年,月亮山區域的寶河溝、胡家垴、林場后面、上石峴子4處斷流多年的出水處重現涓涓流水。
今年1月開始,月亮山區域出現“增流”——水流增加后,為農業灌溉和抗旱調蓄提供保障。
記者走進月亮山腹地,漫山植被蔥郁,氣候清爽宜人。“自‘山水’項目實施以來,區域環境逐步改善,山川植被改觀。”西吉縣自然資源局工作人員冶鳳霞說。
西吉縣持續加大水源涵養生態修復力度,推進月亮山水源涵養林建設項目。2013年至2023年,完成造林面積20.76萬畝,栽植云杉、樺樹等各類苗木1708.48萬株。近年來,實施了寧夏南部生態保護修復與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固原市二期項目,截至目前,已高標準高質量完成黃河“幾字彎”寧夏攻堅戰任務19.79萬畝。
“西吉縣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去年,統籌黃河流域六盤山生態功能區(寧夏段)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項目,保護修復面積13427.46公頃。”西吉縣自然資源局負責人李虎榮介紹,目前國土綜合整治項目(馬蓮水庫—葫蘆河段)、森林防火通道工程和月亮山水源涵養林建設項目已完成,20個項目正在建設當中。
月亮山,出落得越來越水靈。(見習記者 郭小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