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寧夏最長渡槽——固海揚水工程之長山頭大渡槽更新改造項目啟動。此次更新改造工程總投資6558萬元,預計工期11個月,項目完成后,將進一步提升固海揚水工程服務寧夏中部干旱帶的能力。
2024年秋,寧夏最長的渡槽——固海揚水工程之長山頭大渡槽,在歷經41載風雨后,迎來了它的更新改造時刻,40節預制的新渡槽槽殼已整齊排列,新T型梁預制片在蒸汽中強化,12根灌注樁也已全部澆筑完成,整個改造工程按計劃有條不紊地進行。
長山頭大渡槽始建于1980年,是固海揚水灌區的標志性建筑。它總長1064米,頂端高聳于清水河底51米之上,單節槽殼重達70噸。在那個缺乏大型吊裝設備的年代,建設者們憑借創新設計,成功建造出跨距352米、吊高40米的大噸位纜索吊裝工具,完成了這一咽喉工程,成為寧夏水利事業發展的重要里程碑。長山頭渡槽肩負著固海灌區65.75萬畝土地灌溉、12萬城鄉居民及40萬頭牲畜飲水的供水重任,其設計流量高達22.5立方米每秒。“運行幾十年,滴水不漏,為寧夏中部干旱帶繁榮興旺立下了汗馬功勞。”固海揚水管理處水政科負責人吳榮告訴記者,由于長期運行,渡槽出現了工程老化、鋼筋銹脹、混凝土剝蝕嚴重等問題,影響了工程的安全運行。
此次更新改造工程總投資6558萬元,預計工期11個月。改造范圍涵蓋長山頭渡槽的主壩段、非主壩段以及渡槽進出口連接段,總長達1228.1米。施工采用高速公路橋預應力T型梁結構,該結構比高速標準T型梁斷面更寬、更高,單片梁重量達160噸。工程采用7束9根15.2毫米鋼絞線,單根鋼絞線拉力可達180噸。梁體在張拉壓漿完成后進行吊裝,這是寧夏歷史上首次進行該結構的設計施工。
自9月5日澆筑第一節槽殼以來,工程總體進度一直按計劃穩步推進。據寧夏固海揚水灌區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工程(六期)技術負責人郭緒龍介紹,他們計劃在冬灌結束后拆除老舊渡槽,并在春灌前完成所有水下工程。由于工期緊張,現場150名作業人員與12臺機械協同作戰,搶抓每天的建設任務。通過實施“網格化”管理,將責任落實到人,從原材料進場到混凝土養護,每一個環節都嚴格把關,以確保工程質量達到最優。(記者 裴云云 實習生 程洋洋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