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我們的主要任務就是盤活本土人才資源,帶強產業、帶動致富,發揮本土人才在鄉村振興中的支撐作用。”龍王壩村黨支部副書記焦建鵬說。
目前,固原市建設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基地93個、“田間學校”56個,推行“公益機構+新型經營主體+基地+農民”培養模式,分層次開展養殖技能培訓6839人次、農業技能培訓2644人次,培養農村實用人才75171人,培育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28名。同時,引導“田秀才”“土專家”等創辦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28家,涉農科技型企業達70多家。
在以肉牛養殖為經濟支柱的張樹村,牛飼料發霉問題一度成為當地肉牛產業發展的阻礙。廈門大學駐村幫扶隊了解后,立即協調廈門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盧英華教授組成專家團隊前往當地調研,并研制出了“青貯飼料微生物發酵劑”。“這種發酵劑不僅能夠起到防霉作用,還能夠提升飼料口味,更有助于營養吸收。”來自廈門大學的駐村第一書記戴立欣說。
近年來,固原市不斷深化校地合作模式,柔性引進國家及區內外肉牛等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農業專家,充分發揮“組團式”幫扶科技特派團人才優勢。目前,已有來自福建的100多名科技指導員在固原市基層一線指導草畜、林果、中藥材等產業發展,為鄉村產業振興注入強勁動力。
“我們堅持以用為本,讓每位人才都能發揮最大作用,全面推動鄉村振興。”固原市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說。固原市著眼肉牛、冷涼蔬菜等特色產業發展,聚合30名專家人才,組建5個專家服務團,“零距離”指導產業發展、服務農民。組織副高以上職稱農業專業技術人員455人成立131個工作組,深入288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開展科技推廣指導服務,示范推廣先進技術20多項。同時,累計選派902名科技特派員,到農村開展技術服務指導2032人次,引進新品種47個,推廣新技術41項。(見習記者 李昊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