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少事多,治理能力不足,是一些基層社區面臨的“老大難”問題之一,怎么破解?
自治區人大代表、銀川市西夏區朔方路街道玫瑰園社區黨委書記郭紅梅從事社區工作十三年,聽到身邊同行或同事不止一次提出過“不干了”的想法,但大多數都堅持了下來。“大家心里都明白,只是依靠責任心硬撐,終不是長久之計。”當下的社區治理,急需更好的“藥方”。
郭紅梅告訴記者,目前城市社區管轄范圍從1000戶—10000戶不等,社區工作人員在七八人到十七八人之間,“戶數過多,人手不足,社區服務居民的精細化、精準化難以實現。”為此,她建議,首先從縮小社區管轄范圍開始,“老舊小區不超過3000戶,新建小區不超過5000戶為宜。”
其次,增加專職網格員職數,科學規范“屬地管理”。“根據每萬城鎮常住人口不少于18人配備專職網格員,以此增加社區力量。”在郭紅梅看來,減輕工作人員負擔,就能騰出人手和時間為居民群眾做更多的實事。
探索建立激勵約束機制,暢通社區工作者發展渠道也是關鍵。在繼續做好從優秀社區黨組織書記(居委會主任)中考錄公務員工作的同時,建議每兩年拿出一定數量的事業編制,面向連續任職滿兩屆、表現優秀的社區黨組織書記(居委會主任)定向公開招聘政策盡快落實,進一步拓寬社區工作人員進入體制的通道。
想要社區治理“兵強馬壯”,還要充分發揮社區黨員模范帶頭作用,把公職人員、教師、離退休黨員、下沉黨員干部、退役軍人、熱心公益事業的群眾等團結在社區黨組織周圍,打造堅強戰斗堡壘,真正讓社區和居民形成工作合力,不斷推動共商共建共治共享。
主 持:尚陵彬
執 行:安小霞 武曉瑜 朱立楊
設 計:祁國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