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區原糧儲備生產基地。
自治區原糧儲備生產基地收割場景。
糧庫工作人員介紹糧食儲備數字化情況。
寧夏糧油產品質量檢測中心工作人員進行食用油檢測。
寧夏川,米糧川。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近年來,寧夏全面落實國家深入推進優質糧食工程安排部署,聚焦糧食全產業鏈優質高效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六大提升行動”。2017年至今,爭取中央預算內資金2.71億元,統籌地方財政資金6.1億元,撬動社會資本14.36億元,累計支持優質糧食工程建設項目337個,總投資規模達到23.17億元,惠及中糧米業、中化等央企、寧夏糧食集團等地方國企和一大批民營企業及種糧農戶。“寧夏糧倉”保障更加有力,“寧夏飯碗”成色更加豐足,糧食產業在高質量發展的征程上闊步前進。
“三個強化”堅強有力 強基固本守正篤行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
深入推進優質糧食工程、加快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是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的重要舉措。近年來,寧夏堅持高位推動,高效落實優質糧食工程,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寧夏回族自治區糧食和物資儲備發展“十四五”規劃》,將深入推進優質糧食工程列為重點任務,緊緊圍繞“六大提升行動”設置項目專欄,統籌謀劃“十四五”時期重點工程項目,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研究制定我區糧食倉儲物流設施布局建設方案,統籌規劃布局倉儲物流設施建設。謀劃編制糧食安全保障能力提升建設實施方案,統籌抓好硬投資和軟建設,全面提升糧食安全保障能力。
與此同時,我區不斷完善政策體系,先后印發了《深入推進優質糧食工程實施方案》《深入推進優質糧食工程項目申報指南》《深入推進優質糧食工程項目管理辦法》及《寧夏回族自治區“優質糧食工程 ”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等配套政策文件,強化政策引導和支持。充分發揮專家智庫作用,在全區遴選71名專家學者,建立深入推進優質糧食工程項目專家庫,制定《深入推進優質糧食工程項目專家庫管理辦法》,進一步規范優質糧食工程項目建設,提高項目建設成效。
強化制度保障。將深入推進優質糧食工程納入自治區糧食安全責任制考核和效能目標考核指標體系,項目投資比重、實施情況及建設成效等作為考核重要指標,壓實主體責任,促進各項工作扎實有序推進。建立了上下聯動的長效工作機制,分階段對各地深入推進優質糧食工程工作推進情況和項目實施情況開展調研調度,齊抓共管,精準發力,高質高效推進優質糧食工程落地見效。
“三鏈協同”環環相扣 賦能鄉村全面振興
為耕者謀利,為食者造福。
今年,全區糧食總產穩定增長,市場需求不斷擴大,收購市場呈現購銷兩旺態勢。
糧食供需市場旺盛是糧食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三鏈協同”作用的結果,優質糧食工程紅利不斷釋放。
近年來,寧夏糧油品質提升,持續壯大糧食產業經濟。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寧夏好糧油”叫響市場。立足寧春小麥、寧夏大米、亞麻籽油等眾多優質糧油資源,大力實施糧食品種品質品牌提升行動,促進產購儲加銷“五優聯動”。推廣優質糧油訂單種植59.84萬畝,實現了農民增收、企業增效、產業提質的多贏局面。全區銷售收入億元以上糧食加工企業達20多家,遴選“寧夏好糧油”產品78個,培育“中國好糧油”品牌6個。寧夏廣銀米業等6個國家級稻漁綜合種植示范基地成為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促農增收新標桿。
創新驅動,培育糧食產業新質生產力。集聚科技創新優勢資源,以點帶面,大力實施科技興糧興儲,激勵糧食產業創新融合發展。引導企業加大科技創新和研發力度,建設“寧夏亞麻籽產品及蛋白科學研究院士工作站”“寧夏君星坊-江南大學亞麻籽深加工聯合研發中心”等,授權發明專利3項,實用新型專利39項,創新采用物理壓榨、低溫冷煉工藝,構建了營養高保留、風味獨特的亞麻籽油適度加工體系,君星坊亞麻籽油α-亞麻酸含量達52%以上,首次推出零反式脂肪酸亞麻籽油,填補了國內空白,占據了領先優勢。
龍頭引領,激發產業發展新活力。推動央地聯動,充分發揮中糧、中化等“中字頭”龍頭企業示范引領作用。中糧寧夏米業結合優質糧食工程項目及中糧集團“四化并進”建設,緊緊圍繞 “六大提升行動”,以“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信息化管理、智能化管控”為抓手,采用新型、安全、節能、環保、智能等工藝技術,加快技改進度,副產品的帶出比下降達50%,生產效率和產能提高了60%,實現了全鏈條節糧減損、全方位降本增效。
引導多家糧食行業龍頭企業在技術改造、品質提升、精深加工、副產物綜合利用、新品研發等領域深耕細作,不斷提升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
“三個聚焦”鏗鏘作為 提升糧食安全保障
12月29日,在寧夏糧食集團濱河儲備庫,小麥正“睡”進舒爽的“睡眠艙”。“糧庫內全部都配備了智能通風、智能門禁、智能燈控、害蟲檢測、氣體檢測、糧情檢測、水分檢測、電子垛牌等新型智能系統,倉房整體實現了‘物聯網+安全’儲糧。”寧夏糧食集團濱河儲備庫負責人說。
在智慧寧糧大屏幕前,工作人員輕點鼠標,便可第一時間掌握糧食“體溫濕度”、倉內“生活條件”、糧食“居住體驗”等。經20多倍放大,顆顆麥粒清晰可見。工作人員據此有針對性地操作設備,對倉內糧食進行殺蟲降溫。
目前,寧夏糧食集團已初步完成“智慧寧糧”系統建設,通過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構建“生產—采購—物流—存儲—銷售”全流程可管可控的一體化信息平臺,實現對產、購、銷、人、財、物的精細化管理。
聚焦補短板,糧食綠色倉儲能力有效提升。種好糧更要儲好糧,寧夏實施糧食綠色倉儲提升項目30個,累計新建糧食儲備倉容8萬噸,改造糧食倉容及配套設施12萬噸,全區各類糧食企業標準倉房完好倉容339萬噸以上。寧夏糧食集團9個直屬儲備庫“智慧寧糧”全面升級,電子測溫、機械通風、內環流控溫等新科技綜合應用,綠色倉儲能力、科學儲糧水平和糧食品質保障能力得到大幅提升。搶抓“兩重”項目建設政策機遇,進一步優化糧食倉儲物流設施布局,謀劃實施“1+2+1”糧食倉儲物流設施重點項目,力爭建成儲存安全、功能完善、暢通高效、綠色生態的糧食倉儲物流保障體系。
聚焦固底板,糧食宏觀調控能力顯著提升。“十四五”以來,寧夏創新實施自治區原糧儲備生產基地,在全區種植條件最好的沿黃灌區產糧大縣,每年建設自治區儲備小麥和優質稻谷生產基地各10萬畝,運用“企業+基地+農戶”訂單農業帶動模式,通過“五統一”科學管理,推廣良種良法和耕種管收全流程服務,全方位提高糧食產能和品質,地產優質糧源儲備供給能力大幅提升,種糧農戶收入明顯增加,糧食安全“壓艙石”“穩定器”作用日益凸顯。
“寧夏原糧基地建設4年來,中寧縣連續3年提前、超額完成自治區下達的種植和收購任務,累計兌付補貼3693.51萬元。”中寧縣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相關負責人說。中寧縣在自治區每畝小麥補助190元的基礎上,縣財政再給予每畝200元的補助。通過政策扶持,讓“優質糧”賣出滿意價,充分調動了農民的種糧積極性,切實保障了原糧儲備生產基地建得起、種得好、收得進、有成效,實現了基地建設和農戶增收雙贏。
寧夏落實落細“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將原糧儲備生產基地建設與實施優質糧食工程相結合,在提高糧食生產能力上開辟新途徑、挖掘新空間、培育新優勢,取得了顯著成效。加快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集成推廣良田良種良機良法,大力實施高效節水灌溉項目大力發展高效節水農業,加快推廣噴滴灌、水肥一體化等高效節水技術。同時加快建設市場化育繁推一體化的良種繁育體系,擴大科技成果轉化應用。銀川市依托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和農業科技示范基地,推進良種良法配套、農機農藝融合。大力推廣“糧—菜”“糧—飼”等麥后復種新模式,在保障糧食安全基礎上,通過前茬穩糧、后茬增效,持續增加畝產效益。
寧夏原糧基地建設4年來,僅基地補貼就為種糧農戶增收超過1億元。加上麥后復種燕麥草、蔬菜、玉米等,種糧農戶收入明顯增加,既守好了老百姓的“糧袋子”“錢袋子”,又豐富了老百姓的“菜籃子”,有效激發了農戶種糧積極性。
訂單式種植收購,補貼式保障收益,引導式復種經濟作物,寧夏千方百計幫助種糧農戶從基地見收入、獲成效,讓廣大農戶的種糧積極性更足,也讓寧夏的糧食安全更有保障。自治區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相關負責人說:“寧夏2024年新收獲小麥整體質量安全風險監測結果顯示,永寧縣、平羅縣、青銅峽市、中寧縣4個縣(市)自治區儲備糧原糧生產基地春小麥整體質量達到近6年最好水平,其中質量等級為一等的小麥占已收購小麥數量的90%以上。”從近幾年基地糧食質量情況看,通過良田、良種、良法集成發力,有力推動了基地大面積單產穩步提升。
目前,已建設區、市、縣三級糧食應急保障中心,建立應急保障工作機制,全區供應網點335家、加工企業76家、儲運企業95家、配送中心42家,糧食應急儲運、加工、配送、供應各環節有效銜接。
聚焦鍛長板,糧食質量安全保障能力不斷增強。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寧夏以糧食質量追溯提升行動為依托,探索建設跨區域跨層級跨部門“三跨協同”的三級質檢體系,推動糧食質量安全一體化融合發展。
在寧夏糧油產品質量檢測中心,寬敞明亮的物理檢測室里,工作人員正在嚴謹有序地對稻谷、玉米等糧食樣品質量進行集中會檢,為糧食質量安全風險監測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撐。
2023年,寧夏糧油產品質量檢測中心圍繞優質糧食工程“六大提升行動”中糧食質量追溯提升行動方案,結合自治區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十四五”規劃中對糧食質量安全檢驗監測體系建設要求,成功申報“寧夏糧油產品質量檢測中心糧食質量安全追溯能力提升建設項目”,獲得自治區財政資金支持共計600萬元,用于中心糧食質量安全監測信息化系統平臺建設、檢驗監測能力提升和配套設施功能性改造,加強糧食質量安全溯源監測系統,實現糧食質量安全監測系統功能升級。
“寧夏糧油產品質量檢測中心糧食質量安全追溯能力提升建設項目”的高質量完成對提升自治區級質檢機構的糧食質量安全檢驗監測能力,實現檢測流程網絡化、成果輸出標準化、數據采集自動化、實驗室管理規范化及決策支撐智能化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也為市級糧油質檢體系功能提升提供了示范樣本,對全區糧食質量檢驗監測體系的健康發展起到了積極促進作用。
截至目前,全區已累計投入資金4430余萬元加強三級質檢體系建設,采用“互聯網+監管”模式,打造寧夏糧油產品質量檢測中心智慧實驗室,推動《寧夏好糧油稻谷》等22項標準修制訂,落實科技研發項目10個,獲批“首批國家糧油標準研究驗證測試機構”2家,建立教學實踐基地,大力培養技術人才,全面提升糧食質量安全保障能力。連續5年,對全區糧食質量、儲存品質、食品安全指標檢測,合格率均為100%,從田間地頭到餐桌全鏈條守護著人民“舌尖上的安全”。
一粒糧食有千鈞重量,一顆“糧”心護寧夏糧倉。未來,寧夏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堅決扛穩保障糧食安全重任,著力穩市場、強儲備、添動能、保安全、聚合力,在保障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安全中積極貢獻寧夏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