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位置:首頁 -> 專題 -> 2023 -> 強信心 加油干 勇爭先 -> 要聞
        潮涌塞上萬象新
        ——寧夏科技創新工作綜述
        2024-11-25 07:33:54   
        2024-11-25 07:33:54    來源:寧夏日報

          全社會研發(R&D)經費投入從2020年的59.64億元增長到2023年的85.5億元,年均增速12.76%;

          企業研發經費占全社會研發經費的比重達到80.7%,高于全國平均水平3個百分點;

          2020年至2023年,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分別增長106%和115%,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連續兩年實現三位數增長,比全國平均增速高10個百分點;

          ……

          近年來,我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和考察寧夏重要講話精神,不斷深化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扎實推進科技創新“四大工程”,全力打造區域有影響力的科技創新高地,高水平建設全國東西部科技合作引領區取得顯著成效。

          (一)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科學技術要打頭陣,科技創新是必由之路。

          今年1月19日,國家能源集團寧夏煤業有限責任公司400萬噸/年煤炭間接液化成套技術創新開發及產業化團隊被授予“國家卓越工程師團隊”稱號。

          在“煤”變“油”的背后,是一項曠日持久的科技創新攻關。

          從摸著石頭過河搞研發,到攻克一個個技術難題、實現煤制油項目國產化,團隊聯合國內20余家單位通過創新研究和協同攻關,完成費托合成催化劑及配套大型漿態床反應器工藝、大型干煤粉氣化技術、10萬標方級大型空分成套技術、大型壓縮機機組等重大裝備及材料共37項關鍵技術國產化任務。

          400萬噸/年煤炭間接液化項目進入生產運營以來,團隊通過大力實施提質增效工程,形成了5大類、21種產品集群,噸產品煤耗、水耗優于國家先進值,部分關鍵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成為煤炭間接液化從技術示范向產能儲備轉化、提升國家能源自主保障能力的重要支撐。

          細看寧夏近年來的科技創新成績單,這樣的“大國重器”還有很多:

          6.3米、7米、10米……天地奔牛不斷刷新厚煤層一次采全高開采高度“天花板”,一次次實現在煤炭輸送裝備領域的技術飛躍,為我國煤炭能源持續穩定生產提供了技術支撐和裝備保障;吳忠儀表開發的煤化工關鍵控制閥、大口徑核電控制閥、深海石油鉆探和西氣東輸主管線控制閥等取得重要突破;共享智能裝備開發的3DP砂型打印設備關鍵核心技術榮獲“全國鑄造裝備創新獎”。

          今年以來,我區緊盯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科技需求,改革優化科技項目形成機制,凝練發布24個重大科技專項指南,精心組織實施“三個100”科技項目,東方鉭業“超高純鉭(Ta)、錸(Re)關鍵制備技術開發與產業化”“液體火箭姿控發動機推力室制造技術”2個項目獲得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科學技術獎一等獎;維爾鑄造研制的高速動車組制動系統關鍵零部件產品實現國產化替代。

          成果,是奮斗的注解,也是科技創新實踐的最好證明。

          2020年至2023年,全區研發經費投入強度由1.51%增長到1.61%,居全國第19位、西北第2位。

          厚植創新沃土,方得碩果盈枝。

          近3年,全區科技成果登記數量基本實現了翻番,技術合同數量增長三成,形成了一批重要科技成果,既培育了發展新動能,也促進了高質量發展。

          (二)

          創新永無止境,創新更要不斷深化。

          近年來,自治區全力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堅持科技創新與制度創新“雙輪驅動”,深入推進科技體制機制改革,先后制定修訂科學技術進步條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條例、深化科技評價改革、完善科技激勵機制、加強科技倫理治理等各類科技創新政策法規百余件,覆蓋基礎研究、科研攻關、成果轉化全鏈條,涉及創新企業培育、創新平臺建設、創新人才引育等各環節的科技創新政策“四梁八柱”基本形成。

          如何有效提升寧春系列小麥品種優勢,使寧夏小麥種子在市場上更有競爭力?歷經15年創新研發,寧夏農科院小麥種質資源科技創新團隊用突破性成果給出答案。

          “我們通過國內外引進與本土搜集相結合,先后從國內外引進小麥種質資源6056份,摸清了我區22個縣(市、區)的小麥種質資源本底情況和演變趨勢,搶救性收集了本土珍稀小麥種質資源423份,并提交國家種質資源庫。”寧夏農科院研究員陳東升介紹,團隊運用表型與基因型相結合的方法,構建了強筋、廣適性小麥的多重PCR檢測體系,首次將新型小麥基因芯片、KASP分子標記檢測技術應用于寧夏小麥種質資源研究,解析了寧春系列品種廣適性的遺傳基礎,明確并克隆了小麥抗逆、適應性等關鍵基因,為加快種質創新和保障區域糧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貢獻。

          問題驅動研究,創新推動發展。

          “十四五”以來,全區累計培育農業新品種44個,完成枸杞全基因組測序,枸杞、水稻、小麥品種實現了更新換代。

          為在新一輪科技革命中下好自立“先手棋”、打好自強“主動仗”,寧夏不斷深化機制,讓人才真正在科技創新中挑大梁、當主角,讓人才活力在科技創新大環境中競相奔涌。

          近年來,全區圍繞重點產業、重點領域、重點學科,統籌布局建設各類科技創新平臺950家,啟動建設由馬玉山、何季麟院士領銜的六盤山、賀蘭山自治區實驗室,構建形成了“青年托舉人才—青年拔尖人才—科技領軍人才—杰出科技人才”梯次培養體系。

          培育科技創新的良好生態,既要自身發力,還要積極“借力”。

          2022年以來,寧夏先后與科技部等國家部委直屬單位、11個省市、20個高校院所建立長期穩定的科技合作關系,支持區內企業、高校院所與區外20多個省市800余家創新主體開展科技合作,通過聯合攻關、平臺共建、柔性引才等方式,吸引集聚9500余名區外創新人才參與我區科技創新活動,累計組織實施東西部科技合作項目1800余項。

          春潮涌動,滿庭芳華。

          近年來,華東理工大學、中南大學等在我區設立技術轉移中心、科研機構等11家。寧夏企業在北京、上海等地建設孵化器和“飛地”研發中心10余家,在上海設立寧夏(上海)人才大廈(科創中心),首批入駐企業23家,形成了“區外研發+寧夏轉化”協同創新模式。

          從原始創新到技術突破,從深化改革到機制創新,在越行越遠的堅實步履和越來越足的堅定信心雙向奔赴中,一幅新時代寧夏創新創業創造創富的美好圖景徐徐鋪展。

          展望未來,我們相信,在競相奔涌的創新浪潮中,更多創新“關鍵變量”將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增量”,成為我區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寧夏篇章的重要支撐。(記者 馬越)

        【編輯】:王小梅
        【責任編輯】:馬江
        亚洲国产精品专区在线观看 | 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果冻不卡| 亚洲国产精品不卡在线电影| 中文字幕亚洲不卡在线亚瑟| 亚洲久悠悠色悠在线播放| 亚洲黄色在线网站| 亚洲A∨无码无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亚洲激情|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卡 | 久久精品亚洲精品国产色婷| 久久精品国产69国产精品亚洲| 亚洲 自拍 另类小说综合图区 |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天堂| 亚洲日本va在线视频观看| 久久精品夜色噜噜亚洲A∨| 亚洲 小说区 图片区 都市| 亚洲国产V高清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A在线观看| 含羞草国产亚洲精品岁国产精品| 亚洲av无码专区首页| 99亚偷拍自图区亚洲| 亚洲一级特黄特黄的大片| 亚洲国产韩国一区二区| 亚洲天天做日日做天天欢毛片| 亚洲一区二区电影|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 亚洲视频日韩视频| 91情国产l精品国产亚洲区| 亚洲自偷自拍另类12p| 亚洲日本乱码一区二区在线二产线 | 亚洲色欲色欲www在线播放| 一本天堂ⅴ无码亚洲道久久| 亚洲成a人片在线不卡一二三区| 成人婷婷网色偷偷亚洲男人的天堂|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亚洲人妻| 国产精品亚洲小说专区| 情人伊人久久综合亚洲| 久久乐国产综合亚洲精品|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放毛片| 亚洲国产精品人人做人人爽| 中文亚洲AV片不卡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