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老街巷,既承載一代人的記憶,又在夜經濟發展的潮流中,化身網紅打卡地。
夏日,夜色漸濃,人氣漸旺。石嘴山市大武口區紅柱子街的各家店鋪,支起大大小小的攤位,一時間香氣四溢,吸引來往游客和市民,夜生活就此啟幕。
五彩噴泉、個性餐廳、“盲盒”攤位……7月25日,寧夏日報報業集團“美麗新寧夏 黃河千里行”采訪小分隊來到石嘴山市大武口區紅柱子街,尋味人間煙火氣。
改造提升潮流“出圈”
紅柱子街的全新“上線”,點燃了大武口區夜間經濟消費“熱引擎”。
串串、辣糊糊、撈汁海鮮等攤位前排滿了長隊。“海鮮怎么賣?”“全都是58塊錢一斤,可以拼盤。”“瘋狂無骨雞爪”的老板王娜正在招呼顧客,她的店鋪主要售賣無骨雞爪和撈汁海鮮,不同的風味和自由的搭配,充分滿足了食客的個性化需求。
“我是從推著一輛四輪車開始擺攤的。”王娜說,之所以選擇賣無骨雞爪,是因為它很受年輕人歡迎。王娜的創業之路并非一帆風順。“那時,我每天把小吃車擺在街邊,偶爾會有一兩個客人前來詢價,但都覺得有些貴。開始,雞爪的風味屬偏酸甜辣的泰式口味,有些顧客不太習慣新口味。”王娜說,后來她把雞爪切分成小塊兒,方便過往行人品嘗,漸漸吸引了回頭客。
“自從紅柱子街改造后,我就搬了過來,當時免了三個月租金。以前擺攤時,每天都要自己拎水清洗這些材料,現在好了,店鋪里安裝了自來水管,干凈衛生又方便。”王娜說,目前日營業額能達到700元以上。
漫步于紅柱子街,一家名為“曠野”的餐飲店鋪吸引了不少年輕人。走進“曠野”,如同身在曠野,大自然仿佛被“搬”進了室內:空間整體呈土黃色調,地上鋪滿石頭小道,一頂帳篷就是一個小包間,舒適、自然、野趣,氛圍感瞬間拉滿。三五成群的年輕人,吃著店里的特色紙包魚,聽著民謠歌手的深情演繹,享受不一樣的城市之夜。
“為了順應紅柱子街改造需求,我們多次考察學習,最終定下來室內露營風格的餐飲店,在年輕人中非常受歡迎!”“曠野”負責人高杰說。
改造提升后的紅柱子街增設了潮流景觀小品,引入時尚元素,讓街區更具文化品位。同時,還增加了夜間亮化景觀照明,持續提升商圈品質,擦亮城市名片。
老街承載城市記憶
紅柱子街是很多大武口人兒時的一段記憶,青青冰激凌、博文書店、名典家居……現在,都已換了門頭,翻新了店面。
在紅柱子街,有一家開了21年的面館。
“大武口人都知道這家店,20多年前就在步行街對面。那會兒半夜餓了,一碗面當宵夜,舒服!”正在老秦野生蘑菇面館里的食客王偉說,他家就在這附近,這碗面他可是從年輕吃到了退休。
“我們從‘面攤’經營到‘面館’,現在常來惠顧的80%是老顧客!”老板殷建華感慨道,這碗面對大家來說,盛滿情懷,飽含記憶。還有六中板面,10多年前是學生放學路上必買的小吃,現在店里的生意依舊紅火。再次路過這家店時,是不是也能喚起青春時代美好的回憶?
擦亮夜經濟“窗口”,大武口區打造文明路隆興夜市、永康路特色餐飲街區、理工學院創業孵化街等綜合餐飲文化消費集群,豐富城市“煙火氣”,滿足顧客個性化、多層次、品質化的夜間消費需求,營造更多可觸可感的消費場景。
霓虹閃爍,光影斑斕,如今的紅柱子街成了大武口區新的娛樂美食聚集地,結合“自治區特色商業示范街”大武口步行街,必將會碰撞出新的文旅IP。(寧夏日報報業集團全媒體記者 蘇峰 杜曉星 何耐江 楊玉瑛 王沛瑤 何婉蓉 徐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