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位于觀景天橋上方,眼前是宏偉的青銅峽水利樞紐工程——攔河大壩。”近日,寧夏日報報業集團“美麗新寧夏 黃河千里行”采訪小分隊,在青銅峽黃河大峽谷旅游區工作人員指引下,實地探訪青銅峽水利樞紐工程。
1958年8月26日,青銅峽水利樞紐工程攔河大壩正式開工建設,這是我國建設三門峽水電站之后,興建的第二座黃河水電站。1967年12月26日,青銅峽水利樞紐工程第一臺水輪發電機組投產發電。青銅峽水電站是我國第一座也是目前唯一的閘墩式水電站,其功能以灌溉與發電為主,兼具防洪、防凌以及工業用水等綜合功能。
削山鑿石,開洞筑壩,建設者們克服了無數艱難險阻,越過了無數急流險灘,克服了黃河上游地質復雜、施工難度大、技術要求高等實際困難,在黃河上游架起了一部巨大的“電梯”。蓄起萬頃碧波,安狂瀾,灌沃野,成就了奉獻綠色能源,治理黃河、造福寧夏人民的歷史偉業。
從1967年第一臺機組投產發電以來,青銅峽水利樞紐工程已累計發電400多億千瓦時,承擔了寧夏電網百分之五十以上的負荷,滾滾黃河水轉化成了電力能源,驅動著寧夏平原的發展。
藍天白云下,黃河宛如金色的絲巾從這里蜿蜒而過。賀蘭山、牛首山隔河相望,形成峽谷。兩岸山壁,顏如青銅,格外壯美,“青銅峽”由此得名。秦渠、漢渠、唐徠渠等古渠發端于此,惠澤千里沃野。
青銅峽水利樞紐工程的建成,結束了寧夏平原2000多年來無壩引水灌溉的歷史,減少了黃河寧蒙河段冰凌的危害。如今,寧夏引黃干渠25條,總灌溉面積達到828萬畝,成為全國穩產、高產的商品糧基地,成就了“天下黃河富寧夏”的美譽。
從大壩水利管理所遠望,攔河大壩經歷了歲月的沉淀,已融入這一方土地,如同一扇巨大的閘門,鑲嵌在兩山之間,把洶涌澎湃的黃河水攔截于此。
青銅峽市,由水而生,因水而興,以水而榮。半個多世紀以來,與青銅峽水利樞紐工程一樣,一個個民生水利工程,一項項水利惠民舉措,不斷實現塞上兒女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讓寧夏因水而美、向水而強。
(寧夏日報報業集團全媒體記者 蘇峰 李濤 杜曉星 何耐江 王沛瑤 楊玉瑛 何婉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