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見過綠色的黃河嗎?
銀川市攝影家協會副主席“七道陽光”(網名)鏡頭里的黃河,碧波蕩漾,有種江南水鄉的感覺。
“其實,我拍到過的黃河,不止有綠色,還有藍色,白色,粉色,金色……”“七道陽光”告訴記者,在不同的季節、不同的天氣條件下拍攝黃河,總能拍到不同的美景。
“七道陽光”,是寧夏熱愛拍攝黃河的攝影家之一。黃河流經寧夏397公里,20年來,他走了不下20次,拍攝了數萬張黃河美景。“身為黃河兒女,對母親河總有一種深深的眷戀,總覺得怎么拍都拍不夠,每逢天氣變幻,就想去看看能不能拍出更精彩的黃河美景。”
20年拍攝黃河的旅途其實充滿了艱辛。為了拍攝黃河黑山峽段,他和同伴乘坐的汽車被石子剮破了底盤,困在亂石崗上一天一夜;為了能在高處取景,他攀爬沿途山丘,險些掉進峽谷。“無論多辛苦,只要能拍到最美的黃河風光,一切都是值得的。”“七道陽光”說。
“我們拍攝黃河,用影像講好黃河故事,是用鏡頭記錄時代。魅力無限的黃河給予我們無窮無盡的創作靈感,讓我們忍不住去追逐,去創作。”寧夏博物館副研究館員、寧夏藝術攝影學會執行會長李鵬說。
李鵬也是熱衷用攝影追逐黃河的攝影家之一,他不僅將鏡頭聚焦大河奔涌、潤澤塞上的萬千氣象,還訪遍了寧夏黃河兩岸的14條引黃古灌渠,相繼推出了“塞上黃河天際流”“長渠流潤寧夏川”“家在黑山峽”等專題攝影展,用影像方式觸摸黃河脈動,映照時代發展。
“如今,全區上下正在努力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讓我越發認識到講好‘黃河故事’的重要意義。我們要創作出更多的優秀作品,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美麗新寧夏凝聚強大的精神力量。”李鵬說。
攝影家們“熱戀”黃河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是,這些年寧夏在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中,下大力氣保護黃河,黃河兩岸的風景越來越美。
自治區生態環境廳水生態環境處處長張寶明告訴記者,近年來,寧夏嚴格執行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按照控源截污、生態修復、末端提升的治理思路,加大投入力度,全力打好碧水保衛戰,全區地表水環境得到持續改善,截至2022年年底,黃河干流寧夏段連續6年實現Ⅱ類進出,20個國控斷面,三類以上優良水體比例達到90%,22條重點入黃排水溝入黃口水質穩定保持Ⅳ類以上。“下一步我們將緊緊圍繞先行區建設目標任務,統籌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系統治理,確保母親河健康安瀾,努力展現水清岸綠、魚翔淺底的美麗畫卷。”張寶明說。
委員連線
住寧全國政協委員蔣齊: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堅定不移加強黃河保護,這是寧夏自身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寧夏是唯一一個黃河流經全境的省區,正是因為有了碧波安瀾的黃河,才有了黃河岸邊寧夏人民的幸福生活。寧夏肩負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的特殊使命,新時代新征程中,必須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精心呵護母親河,牢牢守好改善生態環境生命線,同時在抓好大保護、推進大治理,推進高質量發展,在先行區建設中成就黃河安瀾、海晏河清。(記者 尚陵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