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進入寧夏境內在黑山峽轉了一個彎,開始變得溫柔舒緩。南長灘,就躺在黑山峽的臂彎里,河水潺潺,歲月悠長。
2月28日,當我們驅車4個小時趕到南長灘的時候,天色將晚。南長灘牧羊人家的主人李剛,端出自家院里摘下的酸棗、核桃,把爐火燒得很旺,就著一缸子磚茶,給我們講起了南長灘的往事。
“我們家族在這里住了100年了,從我太爺爺輩開始就住在這里,到現在已經是6代人了。”
“記得小時候,咱這里窮。20世紀80年代初期,村里買了一臺手扶拖拉機,娃娃們很好奇,爭著跑去看。南長灘最愁的是出行難。從這里往出走,第一步要坐羊皮筏子,擺渡老大把我們渡到黃河那邊,然后步行5個小時到甘塘子,再坐火車,才能到中衛城。”
“1982年,我家蓋了土坯房,從我上學,到我結婚、生娃,一直住在這房里。2018年,政府進行危房改造,給我們每戶補3萬元,我們才把土坯房推倒,蓋上了磚木結構的房子,也就是現在的這個房子。”
“在我的記憶里,家里一直點的是煤油燈,到了2000年,村里才通上了電。生活條件慢慢好了起來,后來家家戶戶買了蹦蹦車,政府也把我們村里的路修通了,把羊皮筏子改成渡船,我們出行辦事方便多了。”
“近幾年,各地都在搞文化旅游,中衛市在咱南長灘舉辦梨花節,沒想到千里迢迢趕來看梨花的游客這么多!后來,我們村被評為‘全國歷史文化名村’,我們把院子改造成民宿,接待游客,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下個月就是梨花節,最近有很多人打電話,有的人已經把訂金交來了,要把整個院子承包了。”
“在日子慢慢好起來的時候,我的3個孩子都考上了大學。2011年,大女兒考上了成都理工大學,后來又在武漢讀了3年研究生,現在又繼續讀博士,今年就要畢業了。2014年,兒子考上了大學,一心想上西安美術學院。當時3個孩子都上學,家里經濟有點困難,上美院花費比普通大學要高。我一狠心,讓兒子改報別的大學。填志愿的時候,兒子哭了一天。我的心里特別不是滋味。后來,兒子畢業后又自學考上了西安美院的研究生。你看,現在我這個民宿里所有的裝飾,墻上貼的字畫,都是兒子的作品……”
李剛慢悠悠地講述著,講到動情處,手舞足蹈,笑容滿面。
“起初我的夢想,就是讓孩子們別再放羊了。我在這個走不出去的南長灘放了一輩子羊,苦了一輩子,能讓3個孩子都考上大學,讓他們好好讀書,我就知足了。”
“現在,我的目標是把3個娃都培養成研究生、博士生。”(記者 尚陵彬)
代表連線
全國人大代表馬洪海:今年,“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再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南長灘的故事,正是這些年寧夏兒女堅持不懈保護黃河、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取得了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
這幾年,我們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大力實施生態立區戰略,環境美了,黃河清了,游客多了,老百姓的日子也富裕了。
黃河流經中衛182公里,占黃河寧夏段的45.8%。講好新時代黃河故事,在先行區建設中作出中衛貢獻,是我們的使命任務。我們將堅定不移保護生態環境,厚植高質量發展的底色,走穩走實生態優先路子,讓美麗成為中衛最亮麗的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