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過后,疫情散去,搶抓來之不易的經濟恢復窗口期,各省區出大招、拼經濟,鉚足了勁。
乘著春來早,寧夏召開項目建設調度會、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暨營商環境全方位提升推進大會,1313個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各市縣區紛紛打包優質資源,奔赴京津冀、長三角等地,推介招商,“走出去、引進來”持續掀起熱潮。
內陸地區實現高質量發展,開放是“必經之路”。2020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寧夏時指出,要抓住共建“一帶一路”重大機遇,堅持對內開放和對外開放相結合,培育開放型經濟主體,營造開放型經濟環境,以更高水平開放促進更高質量發展。
以開放紓發展之困、以開放匯合作之力、以開放聚創新之勢、以開放謀共享之福,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為平臺,寧夏“走出去”的步伐越來越大。
報告說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支持經濟困難地區發展,促進資源型地區轉型發展,鼓勵有條件地區更大發揮帶動作用,推動形成更多新的增長極增長帶。
現場干
“潤陽速度”是個縮影
5萬噸硅材料項目僅用8個月就實現竣工投產,創造出全國萬噸級多晶硅建設紀錄,連日來,“潤陽速度”成為石嘴山市的熱門話題。
3月8日,走進寧夏潤陽硅材料中控室內,大廳一側的產品展示臺上,工業硅、半導體多晶硅、硅芯、硅片、硅棒等產品依次排列。這個從原材料到深加工產品的實物展示鏈背后,是技術的層層升級和效益的步步攀升。
中控室操作員馬翠輕點鼠標,發出指令,遠在500米開外的回收料塔隨之作出相應調整。“精餾塔及罐的液位、壓力、溫度是否正常,都可以通過中控系統遠程控制。”馬翠說,通過中控系統可以對回收料塔和反歧化塔出現的異常進行及時干預,使之安全平穩。
科技感十足的“多屏+分布式座席”架構,為潤陽中控室提供了多渠道信息全面展示與高效協作的交互方式,指令上傳下達高效暢通,為產能提高與企業日常運行提供了可靠的信源支撐。
“目前,我們的產能已經提升到全部產能的65%,再次刷新了‘潤陽速度’。通過數字化采集、分析、調控,保證了生產運行的平穩安全,在穩步提升中,產能逐步釋放,達到供銷平衡。”寧夏潤陽硅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白永成說,“潤陽速度”既是壓力也是動力,快速發展的背后承載著自治區對招商引資企業的滿滿誠意和暖心支持。
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寧夏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我區大力構建“六新六特六優”產業體系,創新招商引資機制和模式,實施爭取國際知名企業入寧、央企入寧計劃,“大步”融入新發展格局。
“潤陽速度”就是一個縮影。該項目建成后,將有效補齊寧夏光伏產業鏈短板,助力石嘴山市打造光伏全產業鏈制造基地。
代表議
“富養”企業是關鍵
經濟困難地區、經濟欠發達地區,如何走出一條符合自身實際、符合發展規律、順應潮流趨勢的高質量發展之路,是一道時代必答題、一個發展必過的“坎”。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路就在腳下。以中衛市為例,憑借優越的地理和氣候條件,發展云計算和大數據產業,將“千里快哉風”變成驅動發展的增長極,以“前店后廠”模式建設西部云基地,多年耕耘、一步一個腳印持續推進,云計算和大數據產業從無到有、從有到聚、從聚到興,數據中心累計安裝機柜4.67萬個,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年均增長32.7%,吸聚國內外知名互聯網企業200多家,為三星、小米等4700家企業提供數據存儲和計算服務,無限“風光”在技術賦能下變成了風光無限的朝陽產業!中衛也由此被確定為全國首個一體化算力網絡樞紐節點中心和新型互聯網交換中心“雙中心”城市,2023年被授予“東數西算”標桿城市,“云天城市”成功出圈、吸粉眾多。
“堅持高水平開放才能在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促成優勢互補、合作共贏,帶來更好更快發展。”全國人大代表、中衛市市長馬洪海說,中衛市正在搶抓新一輪機遇建設國家“東數西算”示范、信息技術應用創新、國家級數據供應鏈培育“三大基地”,力爭到2027年數字信息產業產值達到1000億元,數字經濟占GDP比重達40%以上,高質量打造西部數谷。“實現這一目標,需要優質產業加優質環境雙向發力,‘富養’企業是關鍵。”馬洪海說,打造高匹配度的營商環境,需要從政策環境打造、社會環境營造、服務環境優化等方面持續用力、精準發力,持續推進“放管服”改革迭代升級優化,建立完善產權保護、平等準入、公平競爭、誠信守法等市場體系,營造以企業為核心的發展環境,以企業帶產業、以產業引人才、以人才促發展,走出一條欠發達地區高質量發展的嬗變之路。
探索內陸開放新途徑
高水平開放既要面向“內”,也要面向“外”,實現“內”“外”互促。
“今年,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周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實施一批互聯互通和產能合作項目。這為寧夏更好融入新發展格局提供了難得機遇。”全國人大代表、自治區發展改革委主任李郁華說,用好“一帶一路”這個重要平臺,國內合作和國際開放同向發力,全力打造面向中亞、西亞的戰略通道、商貿物流樞紐和重要產業合作基地,打造內陸開放新高地,是當前寧夏“走出去”的迫切之舉。“今年,我們將全力以赴辦好第六屆中阿博覽會,充分發揮展會平臺經濟作用,從更高層面推動經貿、能源、科技等傳統領域深化合作,培育壯大綠色低碳、數字經濟、醫療健康等增長極,以實際行動落實中阿峰會合作共識。”
寧夏具有承東啟西、連接南北、暢通內外的便利條件,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具有天然優勢。為此,代表們建議,不斷完善銀川公鐵物流園等基礎設施,加快建設銀川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穩定運營寧夏至中亞、西亞國際貨運班列,發展絲路電商和數字貿易,帶動更多“中國造”產品通過寧夏進入中亞、西亞以及歐洲市場。
記者評
大步“走出去” 快步“引進來”
換一種思維,發展就是一個新境界。
曾經,騰格里沙漠的風,是攪起沙石掩田埋路的“破壞者”;如今,風依舊是風,但在趨勢引領、技術賦能下,成了打開千億級資源產業潛能的“鑰匙”。
曾經,六盤山的冷、涼,讓農業產業望而卻步;如今,跟隨現代農業發展的腳步,高冷空氣不再“高冷”,成了溫暖農民生活、發展蔬菜產業不可或缺的“配方”。
換一種思維,還會有更多“曾經”的不可能變成如今的可能。
欠發達地區實現高質量發展,根本在創新,“命脈”在開放,在于更快更好地融入新發展格局。
當前,隨著“六新六特六優”產業的集群發展,隨著銀蘭高鐵全線通車,隨著騰格里沙漠東南部大型風光基地的獲批、新能源綜合示范區的加快建設……隨著一系列新舉措新政策的落地,寧夏獨特的區位、資源和產業優勢不斷顯現,帶領寧夏在更多領域更高層面參與分工,更多寧夏制造打入國內國際市場。大步“走出去”、快步“引進來”,共贏合作、無問“東西”,以高水平開放促進高質量發展的文章才剛剛起筆。(記者 馬曉芳 何耐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