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位置:首頁 -> 專題 -> 2022 -> 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 -> 圖片頭條
        總書記關心的這條大河,九省區黨報帶你從源頭走到入海口
        2022-10-22 10:45:40   
        2022-10-22 10:45:40    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

          “黃河入海流,真是遼闊啊!今天來到這里,黃河上中下游就都走到了,我心里也踏實了。”2021年10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入海口碼頭憑欄遠眺。

          發源于青藏高原,橫貫九個省區,黃河一路沖關奪隘、千折萬轉、奔騰萬里,在山東省東營市匯入茫茫大海。

          總書記對黃河十分關心、高度重視。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在三江源頭,反復叮囑要保護好“中華水塔”;在甘肅,明確提出“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在黃河入海口,勉勵山東“在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走在前”……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治理,推動重要江河湖庫生態保護治理”……這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進一步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大眾日報與沿黃省區黨報聯動,今日推出“聚焦盛會 黨媒聯動”融媒報道,邀請九省區二十大代表共話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青海——

          天下黃河貴德清

          □ 青海日報記者 張多鈞

          滔滔黃河出龍羊峽,沖刷出一片開闊谷地,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德縣,被稱為“高原小江南”,更有“天下黃河貴德清”的美譽。

          貴德黃河為何清?生活在黃河邊的黨的二十大代表、貴德縣河陰鎮林蔭社區黨支部書記楊原深有感觸。

          如今,漫步貴德縣河陰鎮蘆花灣水生態公園,紅色地磚鋪就的人行道向遠處延伸,湖中波光粼粼,蘆葦隨風搖曳,鳥鳴不絕于耳,游玩鍛煉的群眾絡繹不絕。

          蘆花灣距離貴德縣城一公里,距離黃河不足一公里。早些年,貴德縣圍繞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針對黃河吊橋南岸蘆葦蕩內水生植物退化、污染物聚集,形成黑臭水體的狀況,實施了黃河流域貴德河陰段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態修復項目。

          項目通過引流縣城污水處理廠尾水,實施尾水深度凈化生態濕地系統建設,達到天然濕地生態修復、自然濕地內源污染物清除及尾水二次凈化,完善了貴德黃河風情線“水—草—魚—鳥—人”共生系統,筑牢了天下黃河貴德清的又一道防線。

          “小河有水大河滿,上游有水下游豐。”黃河清離不開黨委政府領導,離不開干部群眾付出。今年3月,楊原組織社區黨支部黨員、網格長、志愿者前往黃河沿岸地區、景點等地,開展保護母親河、生態保護志愿服務活動,為黃河清貢獻力量。

          其實,黃河不僅是貴德縣內清澈見底,黃河青海段大多如此。這些年,青海深入開展“守護母親河、推進大治理”,開展黃河岸線利用項目清理整治,河道采砂、生態基流、妨礙河道行洪突出問題排查整治等專項行動。

          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青海著力加強生態保護治理、保障黃河長治久安、促進全流域高質量發展、改善人民群眾生活、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四川——

          力保一河清水向東流

          □ 四川日報記者 張守帥 張立東

          以黃河全流域2.4%的面積,貢獻了枯水期40%、豐水期26%的水量——四川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

          “保護好母親河,是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永續發展的千秋大計、國之大者。”黨的二十大代表、四川省阿壩州委副書記、州長羅振華說,黃河在四川流經兩州五縣,其中松潘縣、阿壩縣、若爾蓋縣、紅原縣均位于阿壩州。

          近年來,阿壩州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全面推動長江黃河上游干支流、左右岸生態防護帶和生態護岸治理,加快推進若爾蓋國家公園創建,廣泛開展生態示范創建活動,全力確保黃河出川一河清水向東流。其中,流域四縣治理“兩化三害”草原354.6萬畝,流動沙化面積從2016年的5.15萬畝降到0.25萬畝,全國首個“人與生物圈計劃”自然教育基地落戶松潘。越來越多游客在如詩如畫的流域美景中,感受母親河的生機活力。

          羅振華介紹,阿壩州立足“綠色、紅色、特色”定位,大力發展生態產業,加速發展動能轉換。在農牧業方面,創建星級園區13個,“凈土阿壩”區域品牌走出四川、走向全國;在工業方面,搶抓“雙碳”機遇,光伏資源開發方興未艾;在文旅方面,流域四縣已創建5A景區1家、4A景區8家、3A景區14家、省級生態旅游示范區2家、紅色旅游景區4家,精心打造大草原、大長征、大雪山等特色品牌。

          “越學習領悟二十大報告,越感到沉甸甸的責任。”羅振華說,報告對推動綠色發展、推進美麗中國建設、深入實施區域重大戰略等作出部署。阿壩州將堅決打好“生態牌”,努力建好“示范區”,用心辦好“惠民事”,在推動形成大江大河治理重要標桿、國家生態安全重要屏障、高質量發展重要實驗區、中華文化保護傳承弘揚的重要承載區中作表率。

          甘肅——

          擔好上游責任 展現上游作為

          □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白德斌

          黃河在甘肅兩進兩出,從青藏高原奔向黃土高原。甘肅是黃河流域重要的水源涵養區和補給區,在保障黃河流域乃至國家生態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作為上游省份,我們必須樹牢上游意識,擔好上游責任,展示上游作為,堅持把保護治理作為首要任務,切實抓好黃河上游流域水土保持和污染防治工作,積極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黨的二十大代表、甘肅省發展改革委黨組書記、主任康軍說。

          近年來,甘肅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要求,始終把落實黃河戰略作為重大政治任務,系統編制了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圍繞做好水的涵養、土的保持、沙的治理三篇文章,突出甘南黃河上游水源涵養區和隴中隴東黃土高原水土治理兩大重點,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目前,甘肅沿黃流域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超92%,水土保持率10年提升16個百分點。

          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才能獲得母親河更長久的滋養。“哪怕是犧牲一些GDP,只要能把黃河保護好治理好,就是對國家和民族最大的貢獻。”黨的二十大代表、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州委副書記、州長楊武說。

          生態之路也是發展之路。甘肅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緊扣高質量發展主題,立足自然資源稟賦和經濟發展條件,圍繞優產業、抓創新、促協調、增活力落實綠色轉型重點任務,在推動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上取得了重要進展。在老工業城市蘭州,2021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6.5%,經濟發展更綠色。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不是一地一域的事。甘肅將牢固樹立“流域一盤棋”思想,密切協作,共商共建,積極唱好新時代黃河大合唱,凝聚合力推動黃河重大國家戰略走深走實。

          寧夏——

          “塞上江南”含金含新又含綠

          □ 寧夏日報記者 周一青

          大河激蕩,滋養塞上;非凡十年,山河巨變。

          吳忠市地處寧夏中部,九曲黃河穿境而過,自古享有“塞上江南·魚米之鄉”的美譽。

          “在習近平總書記的親切關懷下,吳忠以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為統攬,堅定不移提升產業層次、優化產業結構、實現轉型升級,以產業高質量帶動發展高質量。”黨的二十大代表、吳忠市委書記徐耀告訴記者,當前,吳忠裝備制造、綠色食品、新型材料等5個產業板塊產值已突破百億元,新能源全產業鏈加快形成,灘羊、釀酒葡萄等規模品質穩步提升,奶產業綜合產值達260億元。

          吳忠高質量發展,基礎在產業培育、潛力在產業開發、根本在產業壯大。徐耀表示,吳忠將按照黨的二十大部署,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明確主攻方向,集中優勢資源,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全面融入新發展格局。

          一是在產業轉型上求突破,不斷提升發展含“金”量。從吳忠實際出發,依托風光油氣等資源,建設寧夏新能源保障基地,培育壯大煤化工、油氣化工等領域龍頭企業,品牌化發展灘羊、葡萄酒、全域旅游等特色產業。

          二是在創新驅動上求突破,不斷提升發展含“新”量。實施好創新力量厚植、創新主體培育、創新協同聯動、創新生態涵養“四大工程”,引進培育一批人才和團隊,實施一批重大科技項目。

          三是在綠色發展上求突破,不斷提升發展含“綠”量。以建設綠色發展先行市為目標,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抓好黃河吳忠段、羅山、牛首山等生態修復工程,加快生態移民遷出區生態修復。

          “我們要堅決貫徹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決策部署,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上展現更大作為、在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上爭取更大主動、在建設綠色發展先行市上實現更大進展、在改善民生福祉上彰顯更大力度、在推進全面從嚴治黨上取得更大成效,奮力邁上新征程、開創新局面。”徐耀說。

          內蒙古——

          黃河“幾”字彎里的幸福畫卷

          □ 內蒙古日報記者 帥政

          “天下黃河,唯富一套”。

          10月是收獲的季節,走進內蒙古巴彥淖爾市臨河區干召廟鎮民主村,村里的道路上來回穿梭著秋收的拖拉機,收購農產品的車輛絡繹不絕,整個村子一片忙碌的景象。民主村黨支部書記張三明是黨的二十大代表,他帶領村民們通過興產業、樹新風、強堡壘,闖出了一條富民強村的鄉村振興之路。

          像民主村這樣的幸福故事,在黃河沿岸不斷上演。

          黃河出黃土高原一路向北,穿沙辟石,百折奔流,在陰山之南劃出一個大大的“幾”字。“幾”字彎內,黃河內蒙古段全長830公里,流域覆蓋烏海、阿拉善、巴彥淖爾、鄂爾多斯、包頭、呼和浩特和烏蘭察布7個盟市。

          作為黃河流經長度第二位的內蒙古,以拳拳赤子之心守護著母親河,肩負起守護黃河與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責任和使命。

          近年來,自治區黨委、政府高度重視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建設。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堅持增綠增收并重、造林造景并舉、綠化美化同步、發展保護同抓,全方位、全過程推進林草生態建設。先后組織實施了三北防護林、京津風沙源治理、天然林資源保護、退耕還林、退牧還草等一系列重點生態工程。

          在鄂爾多斯市杭錦旗的庫布其沙漠,通過在黃河凌汛高水位時將部分凌水引入庫布其沙漠低洼地形成蓄水面,改善庫布其沙漠生態環境,從而達到減輕防凌壓力和治沙的目的,變水害為水利。目前,庫布其沙漠綠化面積已超過900萬畝,為世界荒漠化防治提供了中國經驗。

          黨的二十大代表、鄂爾多斯市委書記李理說:“在筑牢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方面,我們將持續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總結推廣毛烏素、庫布其治沙模式,為推進生態環境治理作出鄂爾多斯貢獻。”

          山西——

          平陽大地奏響人水和諧曲

          □ 山西日報記者 楊文 張琦

          北自偏關縣老牛灣入境,南至垣曲縣馬蹄窩出境,山西境內黃河總流程965公里,途經4市19縣(市),奔流而下,生生不息。

          二十大報告提出,要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統籌產業結構調整、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推進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這進一步為山西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

          臨汾市作為山西四個黃河干流流經市之一,去年以來,圍繞“建設黃河流域綠色崛起轉型樣板城市,打造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區域中心城市”新的定位,編制了《臨汾市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把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列為未來五年重點辦好的大事之一。

          “我們要認真落實報告要求,強化擔當、真抓實干,扎實做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各項工作,特別是要聚焦水土保持、流域環境治理、產業轉型升級、新型城鎮化建設四方面精準發力,以重點突破帶動全局進步。”黨的二十大代表、臨汾市委書記閆晨曦表示。

          持續開展全域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加強天然林、人工林等資源保護和修復,著力構建“塬面、溝道、河川”綜合防護治理體系;持續加大環境治理力度,統籌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等要素,科學實施生態補水,加大生態修復和綜合治理力度,著力構建完善的農業面源污染防治體系……在閆晨曦看來,如今的平陽大地,正努力交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臨汾答卷”。

          臨汾的實踐,是山西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寫照。山西正在新時代的“黃河大合唱”中,奮楫而進、篤力前行,奏響人水和諧的高質量發展新樂章。古老的母親河如今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正在成為造福三晉大地的幸福河。

          陜西——

          年均入黃泥沙減少5.62億噸

          □ 陜西日報記者 李羽佳

          “俯瞰陜西,黃河流過的地方,兩岸已不再是人們印象中的黃土高坡,而是充滿生機的綠色。”10月19日,黨的二十大代表、陜西省榆林市委書記張曉光在接受采訪時表示,2021年,榆林市16個國考斷面整體水質改善了33.8%,改善幅度居全國第二;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積785.8平方公里,建成2.2萬余座淤地壩,約占陜西的三分之二、全國的三分之一,共攔截泥沙36.7億立方米,為減緩黃河下游淤積作出了重要貢獻。

          保護黃河是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永續發展的千秋大計。近年來,陜西統籌推進黃河粗泥沙攔沙、黃土高原淤地壩建設等治理工程,黃河兩岸煥發綠色生機。當前,全省860萬畝流動沙地得到固定半固定,陜西入黃泥沙量年均從8.3億噸減少到2.68億噸。

          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是推動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的關鍵基礎性工作。2021年,陜西全面啟動黃河流域陜西段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專項行動,建立全省排污口管理臺賬,建成“全省入河排污口矢量化圖庫”。目前,黃河干流105個存在問題的入河排污口已全部完成整治。

          黃河中游地區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屏障和能源走廊。近年來,榆林把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作為一項長期戰略任務,貫穿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全過程。“我們通過構筑黃河中游生態屏障,推進黃土高原生態文明示范區建設,統籌實施國土綠化、水土流失治理、采空區綜合治理等重點工程,持續改善生態環境。”張曉光說。

          “塞上明珠”榆林的高質量發展,瓶頸在水,要害在水,基礎在水。張曉光表示,面向未來,榆林將按照二十大報告要求,持續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深入貫徹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綜合采用工程、生物、耕作等措施,增綠治沙,用鐵的紀律、鐵的擔當,守好一河清水、兩岸青山、湖庫安瀾。

          河南——

          繪就中原大地“綠飄帶”

          □ 河南日報記者 劉曉陽

          霜降前后,一年一度的候鳥遷徙之旅陸續開啟。黃河入豫第一站三門峽,10月10日就迎來了今年越冬的首批大天鵝。

          “大天鵝這么早就光臨俺老家三門峽,心里甭提多高興了。”10月19日,黨的二十大代表、河南省國有靈寶川口林場黨支部書記牛文梅說。

          牛文梅是個老林業人,近年來她還成了“鵝粉”,十分關心大天鵝的一舉一動:“與去年相比,首批大天鵝抵達日期早了幾天,更喜歡這里啦!”

          調查結果顯示,在黃河三門峽庫區越冬的大天鵝數量不斷增加。不只是三門峽,在洛陽黃河濕地,中華秋沙鴨成群結隊。近年來,河南沿黃生態發生深刻變化,黃河河南段成為越來越多珍稀鳥類的樂園。

          “大自然是人類賴以生存發展的基本條件。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二十大報告中的這段話,讓牛文梅印象深刻。

          隨著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深入推進,河南統籌推進黃河河南段堤防建設、河道整治、灘區治理、生態廊道建設等,建成標準化堤防501公里,“四亂”問題動態清零,劣Ⅴ類水質斷面全面消除,30萬灘區居民遷建任務圓滿完成。2019年以來,全省黃河流域完成造林503.6萬畝,森林撫育577.5萬畝,黃河正在成為中原大地上的“綠色飄帶”。

          牛文梅表示,作為林業人,將認真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聚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為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貢獻力量。

          山東——

          用最嚴制度管好用好黃河水

          □ 大眾日報記者 王建

          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實施全面節約戰略,推進各類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加快構建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這讓黨的二十大代表、山東華泰紙業股份有限公司研發部副部長劉燕韶思考良多:“黃河流域最大的矛盾是水資源短缺,必須把水資源作為最大的剛性約束,精打細算用好黃河水。”

          山東缺水,人均水資源占有量不足全國人均占有量的六分之一,黃河水是最主要的客水資源。造紙行業是用水大戶,對于黃河水的珍貴,劉燕韶有切身體會:“在華泰,我們親切地把黃河水叫‘細糧’,要省著用。”

          劉燕韶說,用好寶貴的黃河水,華泰把節水放在首位,與華南理工大學等單位合作完成制漿造紙清潔生產與水污染全過程控制關鍵技術及產業化項目,“這一技術,讓華泰的噸紙用水量從10立方米下降到5立方米以下,達到了同行業世界先進水平,2019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除了從源頭上減少用水量,華泰還在減少末端排放上下功夫。“我們通過中水回收利用技術,處理后的達標水按比例與黃河水混合后用于制漿造紙車間,每天減排8000立方米,年創造經濟效益300余萬元。”劉燕韶告訴記者。

          不僅是華泰,全社會都越來越重視水資源的集約節約利用。黨的十八大以來,山東全面落實“四水四定”原則,建立水資源全程管控、節約集約、制度保障等機制,用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精打細算用好水資源,切實管好黃河“水池子”。2021年,山東萬元GDP用水量25.3立方米,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12立方米,分別較2012年下降48.8%、32.7%,規模以上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93.2%,均位居全國前列。

          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必須讓寶貴的黃河水支撐起更高質量、更高效益的發展。劉燕韶認為,要做到這一點,科技創新是關鍵。

          二十大報告提出,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劉燕韶備受鼓舞,又深感使命在肩,“作為一名一線科研人員,我一定牢記總書記的囑托,認真落實二十大精神,加強自主創新,努力研究更多的節水技術,為造紙行業的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編輯】:王小梅
        【責任編輯】:楊麗

        留 言 板

        獲取驗證碼

        提 交
        留 言 列 表

        {{ item.commentUser }}{{ item.createDate | formatDate2 }}

        {{ item.commentContent }}

        更多
        【寧夏手機報訂閱:移動/聯通/電信用戶分別發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
        亚洲a∨无码一区二区| 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国自产网站| 亚洲а∨天堂久久精品| 中文文字幕文字幕亚洲色|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AV|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 |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放毛片| 亚洲成a人片77777老司机| 久久99国产亚洲高清观看首页 | 亚洲性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综合欧美色五月俺也去| 亚洲一区精彩视频|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国自产网站 | 亚洲人成影院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不卡在线观看下载| 欧美激情综合亚洲一二区|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网址|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VA| 亚洲一区欧洲一区| 亚洲人成欧美中文字幕| 亚洲人成网站999久久久综合| 亚洲一区AV无码少妇电影| 亚洲一区AV无码少妇电影| 亚洲av永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第一AAAAA片| 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小说 | 亚洲一级毛片在线观| 亚洲av午夜精品无码专区| 亚洲人精品亚洲人成在线|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加勒比☆| 亚洲sss综合天堂久久久| 亚洲人成色777777老人头| 亚洲av日韩av永久无码电影| 国产亚洲视频在线观看网址| 亚洲中文无韩国r级电影| 亚洲伊人色欲综合网|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表情包| 亚洲最大成人网色| 亚洲成人福利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