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楊彥鋒、宋學文、祁洪芳、李紹杰代表(自左至右)步入黨的二十大“黨代表通道”。新華社發
“大家好,我叫楊彥鋒,來自寧夏回族自治區,是一名公交車駕駛員。”
10月22日,黨的二十大“黨代表通道”,寧夏代表團代表楊彥鋒回答記者提問,向國內外媒體講述她和“幸福公交”的故事。
楊彥鋒,銀川市公共交通有限公司運營三分公司一名公交車駕駛員。1999年9月,她進入銀川市公共交通有限公司,成為原4路公交車的一名售票員,一干就是4年多。
后來,她利用工作之余苦練駕駛技術,成功轉崗為公交車駕駛員。
“寧夏有個閩寧鎮,它是銀川的一個移民小鎮。過去,鎮里老百姓想進城,主要靠自行車。隨著城鄉一體化的推進,2019年,鎮里通上了公交車,第一輛公交車就是我開過去的,讓我特別驕傲!”楊彥鋒說。
1997年,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的習近平,擔任福建省對口幫扶寧夏領導小組組長時,親赴西海固進行扶貧考察,為閩寧結親、山海共融按下“快進鍵”。西海固不宜生存地方的貧困群眾“吊莊”搬遷到銀川平原待開發荒漠地,建設新家園,命名為“閩寧村”。
1997年以來,寧夏先后實施6次大規模易地扶貧搬遷,有123萬移民群眾搬出大山,其中搬到閩寧村6.6萬人。2001年,閩寧村撤村設鎮成為閩寧鎮。
如今,閩寧鎮村村通上了公交車,百姓進城、務工、購物以及孩子上學更加方便了。
閩寧對口扶貧協作以來,閩寧鎮從一片荒涼的戈壁灘,變成今天的“金沙灘”。2021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由搬遷之初的500元躍升至16098元,6個貧困村全部出列,1633戶7046名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在“黨代表通道”上,楊彥鋒代表受惠于閩寧對口扶貧協作的寧夏移民說出了大家的心里話:“黨和國家的好政策,讓閩寧鎮的老百姓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楊彥鋒駕駛的102路公交車,發車最早、收車最晚、途經站點最多,里程長、客流量大。她牢記138個站點經過的醫院、學校、商業網點、旅游景點,熱情對待每位乘客,不斷提升服務水平。成為駕駛員以來,她安全行車80多萬公里,實現零事故、零投訴。2018年,楊彥鋒被評為自治區“三八紅旗手”、優質服務標兵、銀川市勞動模范;2019年,被評為自治區勞動模范;2020年,被評為全國最美公交司機。
“習近平總書記說,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新時代是奮斗出來的。那么,幸福的公交車就是開出來的。謝謝大家!”在自我介紹環節,楊彥鋒用這句話結尾,她將繼續堅守崗位,牢記初心使命,為打造“幸福公交”作出更大貢獻。(記者 陳 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