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年里搬了兩次家,賀滿孝和老伴又回到了羅山腳下,成為僅有的幾戶住家之一。
就在本世紀初,羅山腳下的煙火氣還很旺。在方圓60平方公里的地域內,遺留下來的廢棄院落近7000處、房屋8200多間、窯洞和羊圈近萬處。滿打滿算,這里的人生態移民搬遷也只有20年左右。
賀滿孝60歲出頭,生在吳忠市紅寺堡區南川鄉徐冰水村,是緊挨羅山的一個村莊。老家十年九旱,村民靠天吃飯,廣種薄收。他們吃的是雜糧,住的是土窯,溫飽都成問題。那時候,徐冰水人靠山吃山,上山打柴放羊,窖水苦難下咽,就從山上引泉水來喝。
進入20世紀80年代后,羅山開始不堪重負,山上變禿了不說,山下的徐冰水村也變“臟”了——經常遭遇沙塵天。那些年,人和山都很“受傷”。
2003年,賀滿孝和家人搬到吳忠市紅寺堡區新莊集鄉東川村。那幾年,羅山西麓啟動大規模生態移民搬遷,把山腳下的村莊遷得干干凈凈。緊接著,羅山自然保護區成立,把一些遷空了的村莊都包了進來,里面就有徐冰水村。
搬到東川村后,賀滿孝一家人住進了磚瓦房,喝上了自來水,種上了水澆地,日子越過越紅火。孩子們也很有出息,大兒子在紅寺堡區人民醫院當醫生,小兒子在當地開起了洗車行。在新家園,移民過上了小康生活。
孩子們成家立業后,賀滿孝和老伴沒了牽掛,尋思著再干點啥。2017年,他們到羅山飛行營地當保安,一個月能掙3600元。
羅山飛行營地就建在羅山腳下,這里具備空域廣闊、地勢平緩、低空氣流平穩等優勢條件,移民搬遷后又無人員和建筑物障礙,得以常年承辦全國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錦標賽。
就這樣,賀滿孝又回到了羅山腳下。除了當保安,兩口子還開一家小商店,賣火腿腸、方便面等小食品。這些年,羅山飛行營地吸引了全國900人次航空航模專家和教練、5000多名(次)青少年運動員參賽,以及10余萬人次航空運動愛好者和海內外游客觀光。這些給賀滿孝的小店帶來不少生意,旺季一天能賣近千元貨物。
移民搬遷和自然保護區的建立,讓羅山腳下的生態環境越變越好,隨之興起了徒步、觀星、露營等各種戶外活動。
羅山腳下的星辰,這些年變得越來越璀璨。根據測定,這片空域的波特爾暗空分類為2級,躋身國內最好的觀星地之列,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觀星客。去年,羅山飛行營地建起一座觀星樓,有5層高,方便游客觀星。眼下,“羅山觀星”已成為紅寺堡區的一張旅游新名片。
與此同時,紅寺堡區又在羅山飛行營地對面建起移民舊址,收拾出一些土房、箍窯,在里面掛上主人一家的老照片,添上面柜、炕桌等老物件,居家擺設和過去一個樣。紅寺堡區文化旅游體育廣電局副局長李妍薷說,紅寺堡區移民舊址還要推出農家樂項目,吸引更多游客來此體驗昔日農家生活。
閑時,賀滿孝也常到對面的移民舊址去轉轉,那里和老家徐冰水村一個樣,把他又帶回了那段土里刨食的歲月。再回頭看看以天空為主陣地的羅山飛行營地,賀滿孝說,真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記者 杜曉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