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盤山花兒
“花兒”早稱“話兒”,是我國西部勞動人民在長期的生產和生活實踐中創造出來的一種古樸的高腔山歌。
主要流傳于甘肅、青海、寧夏、新疆以及中亞地區的吉爾吉斯斯坦地區,至今傳唱不衰。
寧夏六盤山花兒主要流傳在寧夏南部西海固地區,在西北獨樹一幟被譽為西北最凄美歌。
早在1938年西部歌王王洛賓就途徑六盤山被當地花兒歌手五朵梅一首《眼淚花兒把心淹了》改變了他對音樂的認知。
寧夏六盤山花兒自古一脈相承,先后涌現出很多優秀的花兒歌手。
1964年國家級花兒傳承人張明星一行在全國文藝匯演活動受到了周總理的親切接見,從原州區走出來的呂秀峰、馬得榮等花兒歌手成為自治區級花兒傳承人。
原州區現有張易鎮、三營鎮、河川鄉、炭山鄉四個國家級非遺項目山花兒傳承基地,現有呂秀峰、馬成福、馬志學、馬德榮、馬風山5名自治區級傳承人。
南味居水晶餅
相傳北宋時期,杰出的政治家無第宰相寇準有一次從京都回到故鄉下縣(今渭南市下邽鎮)探親,適逢50大壽,親朋好友們送來壽桃、面花、壽匾等表示祝賀。
其中有一件精致的桐木盒子,寇準打開一看,里面裝著50個晶瑩透明、如同水晶石一般的點心,點心上面放著一張紅紙,工整地寫著一首詩:“公有水晶目,又有水晶心;能辨忠與奸,清白不染塵。”
落款是“渭北老叟”。
寇準吃了頓時感覺舌香齒涼,經仔細一看,發現餡子透明發亮,皎潔晶瑩,如水晶一般。
后來,寇準的家廚也仿照其樣式做出了此種點心。
寇準取名“水晶餅”,一直沿用至今,己有800年的歷史。
解放前夕,固原人從陜西請來水晶餅師傅,陸續開設了三家堂號,分別為“敬興成”、“義和昌”和“中和昌”。
當時,固原人馬維其、徐登科在“怡和昌”,陳忠昌在“中和昌”,三人皆受陜西師傅真傳,成為又一代傳承人,在固原城內享有盛名,其制作的水晶餅讓固原人津津樂道,成了走親訪友的重要禮品。
2021年6月,南味居水晶餅成功申報第六批自治區級非遺項目。
非遺代表作品主要有水晶餅和綠豆糕,外形多樣,寓意豐富,小巧玲瓏,色如碧玉,具有清熱降火,滋口潤肺作用,是原州小吃中具有獨特風味和營養價值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