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李記傳統古法釀酒
承李記傳統古法釀酒是李家傳承的古法制曲、釀造、燒鍋的系列釀酒技藝。
主要包含 “古法制曲” 、“干、水精選”、“一碾三篩”、“曲、釀相合”、“多曲重酵”、“一曲一蒸”、“出鍋有香”等7方面特殊的工藝過程和技藝標準。
項目位于寧夏銀川市西夏區,完全還原了李家傳承的釀造技藝和傳統產品。
據家譜考證,李家傳承的古法純糧釀酒技藝,約始于清道光年間。
歷史上朝陽“酒燒鍋”(酒坊)聞名關外。第一代人李忠志,從小即入朝陽城大號酒燒鍋做伙計,得大師傅悉心傳授,掌握了全套的釀、燒技藝,東家又傳授酒坊“造曲十法”中的兩法。
李忠志嚴格傳承技藝特征和標準,酒能達到“出鍋便有香,微溫即可飲”的品質。傳承五代至今,家族共有16人學習此項技藝。
此項目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工藝價值。歷經清朝、民國、新中國三個歷史階段,在大規模的工業化造酒的今天,古法純糧釀酒明顯的原生態以及家族記錄傳承的釀酒資料,為研究我國釀酒技藝提供了寶貴的歷史資料。
其家譜傳承的“造酒有道,唯誠可傳”,“得道者貴為水谷精華,失誠者則為糟粕腐汁”等樸素的技藝理念和道德標準,為造酒的代代相傳奠定了文化基礎。經歷社會重大變革仍能傳承至今,顯示了中華民族傳統歷史文化強大的生命力,對文化遺產保護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其傳承的用文字記錄的造曲、發酵、蒸餾、陳釀等技藝復雜,還有傳承人口述的無法具體表述或量化的視、嗅、觸、味覺等感官經驗以及操作技藝,在整個手工釀酒中未見如此系統的技藝傳承。
李家釀酒,追求藝的至臻,傳承術的嚴謹。從出鍋的酒質清香甘冽,到陳釀綿甜醇厚而不失其本性初韻,李家燒酒是酒道、人品、技藝和時光的載體。
當傳統的白酒變成酒精和各類化工產品的勾兌品時,“酒是糧食精華”尤顯珍貴。
李家的燒酒自落地寧夏,親朋好友競相求取和收藏,尤其是獨特的白酒飲用理念,為人們所接受和理解并不斷的擴大著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