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海原縣大力推進“基層黨組織+勞務公司+村集體組織+勞務經紀人”為主導的“紅色勞務”品牌建設,不斷探索勞務行業黨建新路徑,暢通為民增收新渠道,有效解決務工人員求職難、用工企業招工難問題。
走進三河鎮“紅色勞務零工驛站”,只見日常急救、休息等候、技能培訓、維權調解、信息發布等設施一應俱全,來此尋求務工的群眾絡繹不絕。“我們設置了‘市場調研、信息收集、業務指導、驛站零工地圖、培訓需求、維權投訴’六大信息模塊,做到百姓‘點單’、用工企業‘買單’,有效實現就業崗位‘一網打盡’。”該零工驛站負責人馬彥貴說。
據了解,海原縣成立了勞務行業綜合黨委,設立5個基層黨支部、18個鄉鎮勞務服務中心和159個村級勞務站,培育勞務經紀人995名、勞務中介組織19家,在廣東、深圳等地配套設立13個駐外勞務服務中心和27個勞務基地。海原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負責人說:“我們全覆蓋派駐黨建指導員,勞務行業綜合黨委委員、工作人員‘一對一’包保勞務服務中心和勞務工作站。為務工群眾提供應聘洽談、職業指導、維權咨詢等一對一服務,確保群眾呼聲有回應、快解決。”
截至目前,海原縣在群眾集聚、就業需求集中的四季鮮、賈塘鄉等地建成紅色零工市場1個、紅色零工驛站6個,先后赴福建、青海、陜西等地16次,挖掘就業崗位4.2萬余個。先后舉辦專場招聘活動39場次,開展“書記直播帶崗”和勞務經紀人直播帶崗203場次,舉辦線上招聘活動180余場次,發放勞務獎補1.2萬人3000余萬元。今年全縣實現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0.84萬人,創收19.71億元,同比增長1.1%和7.6%。圖為開展直播“帶崗”活動。(全媒體記者 范本哲 馬彥軍 劉立濤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