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平羅縣黃渠橋鎮五星村制種設施農業項目三期施工現場,挖機轟鳴聲不絕于耳,一座座現代化溫室大棚正在緊張建設中,工人們鉆孔搭線、安裝調試大棚骨架、焊接棚體,忙碌而有序,成為冬日里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三期總共投資263萬元,新建日光溫室10座,面積約16110㎡,配套給水外網工程、電力外網工程等基礎設施。”該村黨支部書記閆占禮介紹,目前,2座大棚建設已完成,剩余8座已完成土墻回填夯實,預計明年4月全部建成。
今年,該村積極參與現代化農業建設,積極爭取中央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先后實施黃渠橋鎮五星村制種設施農業項目二期、三期建設工程,促進特色產業發展壯大、增加集體經濟收入,帶動更多群眾致富增收。“兩期已建成的12座日光溫室種植番茄,畝產量5000公斤,畝產值3萬余元,解決34人就近務工就業,促使每個脫貧戶平均年收入增長9000元。”閆占禮說,兩期項目建成后,村上特色制種農業產業經濟附加值增加3倍,可解決600余人次就近務工就業,直接帶動130人從事蔬菜制種作業。
平羅縣設施農業總面積1.7萬畝,重點分布在109國道沿線城關、姚伏、高莊、黃渠橋及244國道沿線陶樂、紅崖子等鄉鎮,設施農業已成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之一。該縣鄉村振興服務中心副主任李晨介紹,今年共計爭取項目資金2429萬元,新建的85座日光溫室已全部投入使用,進一步擴大了全縣設施農業種植規模,有效拓寬了群眾的增收渠道,壯大了村集體經濟,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推動鄉村全面振興增添了新的活力。
今年4月,城關鎮爭取項目資金900余萬元在沿河村新建27座現代日光溫室,打造以村集體為主導的設施蔬菜種植基地,帶動周邊群眾就業,增加農民收益。該村黨支部書記郭廷華介紹,項目通過“村集體+經營主體+農戶”經營模式,讓664戶群眾受益,示范帶動農戶和經營主體28戶,間接帶動農戶30多戶,安排就業人口120多人,增加人均收入1.5萬元,增加村集體收入達50萬元。
一座座現代化溫室大棚為推動鄉村全面振興增添了新的活力。
五星村制種設施農業項目三期施工現場,挖機轟鳴聲不絕于耳。
工人正在為大棚進行鉆孔搭線作業。
日光溫室里的番茄苗長勢喜人。
蔬菜種植有效拓寬了當地村民的增收渠道。
【編輯】:張海燕
【責任編輯】:馬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