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新聞網訊(記者 楊泠然 文/圖/視頻)夏至時節,萬物繁茂。經過連續十數日的精心補水,5月23日的鳴翠湖重現碧波蕩漾的美景,吸引了大批游客泛舟湖上,穿梭在茂密的蘆葦迷宮之中,共同見證了一個充滿生機與和諧的生態畫卷。
位于寧夏銀川市興慶區掌政鎮的銀川鳴翠湖國家濕地公園,距離市區僅9公里,與黃河相距3公里,被譽為“中國最美六大濕地公園之一”。然而,冬季的枯水期曾使這片湖泊面臨嚴峻挑戰。為了重現鳴翠湖的生機與活力,寧夏惠農渠、漢延渠兩大干渠發揮了關鍵的生態紐帶作用,為其提供了寶貴的補水。
“游客的期待與樂趣,都源于這片湖泊?!兵Q翠湖副總經理馮磊表示,隨著補水量的達標,鳴翠湖的水質得以穩定在優質的三類水標準,為植被、鳥類和魚類提供了良好的生長環境。同時,蘆葦迷宮的形成和船只運力的提升,也為游客帶來了更高的舒適度和參與度。他透露,為了保障旅游高峰期的水量需求,從22日下午開始,第二輪補水工作已經啟動。
進入五月,隨著小麥頭水、水稻放田等農業活動的展開,用水需求急劇增加。為了確保生態補水不斷流,寧夏惠農渠管理處提前謀劃,從4月23日起開閘引水,并通過精細的調度管理,確保鳴翠湖等湖泊得到及時補水?;蒉r渠和漢延渠的協同作戰,為濕地公園送去了“五一”黃金周的“及時雨”。同時,管理處還通過錯峰灌溉等措施,實現了農業與生態用水的和諧共生。
在永寧縣城東的鶴泉湖,黃河水正緩緩注入這片近4500畝的水域。茂密的蘆葦、競相生長的荷花與睡蓮、以及灰鶴、鷺鷥等十幾類禽鳥共同構成了一幅美麗的生態畫卷。這里的生態補水不僅保障了鳥類生境,還增加了水生動植物的數量,與周圍的田園風光相映成趣,形成了銀川八景之一的“黑泉蕩舟”。
寧夏惠農渠管理處黨委書記楊建新表示,今年以來,管理處圍繞“四水四定”示范區建設目標,強化供水指標管理,提升調度水平,并與地方政府、水務部門和湖泊、濕地管理組織建立了緊密的用水管理共商機制。通過持續對灌域湖泊和濕地進行補水,截至5月22日,干渠已累計生態補水148萬立方米。這不僅彰顯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也為寧夏的生態文明建設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