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新聞網訊(記者 姚振國)幾十棟排列整齊的日光溫室里,一叢叢綠油油的百合花苞飽滿。1月31日,在銀川市興慶區月牙湖鄉的寧夏西月花卉科技示范園區,記者看到花農們在大棚里忙活著,他們把新收的百合、繡球等鮮切花送到加工車間,經過分扎后,插在水槽里等待包裝啟運。
“這個季節,位于南半球的澳大利亞和哥倫比亞種植繡球,進口到國內每支40元,而國內只有我們月牙湖能種植繡球,而且量大質優,現在我們的發貨價是每支20元,零售價在35元,幾乎搶占了國內市場。這段時間也是百合的需求旺季,我們每扎80元出庫,到了北上廣之后的零售價格在150元左右。”園區負責人羅永貴告訴記者,這些天,每天都有千余扎鮮花被空運至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成為當地花卉市場的搶手貨。
行情高漲,花農們干勁十足。正在扎花的小塘村村民羅克有算了筆賬,種花和種糧食相比,收入增加10倍左右。他和妻子楊麗娟看準了這條致富路,承包了8棟百合溫室,跟著園區的技術人員學種花。幾個月下來,澆水、施肥、通風、控溫,各個環節都打理得一絲不茍。元旦檔期,一茬花凈賺6萬多元。“原先家里的14畝地都種糧食,忙忙碌碌一年也就掙個七八千元,跟種花一比簡直是天壤之別。去年至今,兩茬花能凈賺10多萬元。”楊麗娟笑著說。
早在2014年,寧夏西月花卉科技示范園以每畝700元的價格流轉了小塘村40多戶農民的374畝土地,用來發展花卉產業。目前,已建成64棟日光溫室、37棟移動拱棚、900平方米冷庫、500平方米包裝車間、450平方米倉庫。種植花卉給當地移民帶來了實打實的增收,用工高峰期有150人在園區打工,承包溫室的移民賺得多,臨時受雇前來采摘、打理的移民賺得也不少,每天有80元至120元的勞務費,這其中就有40戶建檔立卡的貧困戶。
如今,寧夏西月花卉科技示范園區培育并盛產百合9個品種、繡球11個品種、菊花26個品種、郁金香9個品種,此外還有風信子、玫瑰果等品種,實現年產鮮切花700萬支。昔日寸草不生的月牙湖名,正在依托花卉產業讓更多移民踏上奔小康的致富路。
關于我們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網站律師 | 聯系方式
寧夏新聞網(www.frafty.com)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或建立鏡像 寧夏日報報業集團 寧夏互聯網新聞中心 Copyright 2000-2012 NX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寧夏銀川市興慶區中山南街47號寧夏日報新聞大廈 郵編:750001 新聞熱線:0951-5029811 傳真:0951-5029812 合作洽談:0951-6031787 國務院新聞辦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6412006001號 國家廣電總局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908244號 新聞出版總署互聯網出版許可證:新出網證(寧)002號 公安網監備案編號:寧網安備640100002 工信部ICP備案編號:寧ICP備050066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寧B2-20060004 法律顧問:言成律師事務所 鹿璐 電話:13369511100,151095191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