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坦寬闊的水泥村道畫出優美的曲線,設施齊全的村文化服務中心休閑娛樂項目豐富多彩,裝飾一新的紅磚瓦房展現出一派幸福祥和的農家生活……臨近2017年末的一天,西吉縣偏城鄉爛泥灘村呈現在記者眼前這一幕,讓人難以將這個美麗的村落與昔日的貧困村聯系起來。
空中拍攝的爛泥灘村新貌。
爛泥灘村,在一年前還是村如其名,是個遠近聞名的貧困村。僅僅不到一年,它便實現了“華麗變身”,擺脫了制約發展的“泥沼”,成為群眾生活便捷、產業蓬勃發展、文化生活多彩的“幸福村”。這個短期內的巨變如何形成?究竟是誰有這樣的力量和決心辦成了這些事?
58歲來駐村,決心站好最后一班崗
走進窗明幾凈的村部辦公室,駐村第一書記秦振邦正在忙著整理村里建檔立卡戶的資料,桌子上各種文件資料擺了一大堆。
“剛來的時候,爛泥灘村那是真叫一個‘爛’!”回憶起剛來這里的情景,秦振邦感慨頗多。
2017年3月5日,秦振邦受西吉縣人民銀行委派擔任爛泥灘村駐村第一書記。接到任務后,已經58歲的秦振邦暗下決心,一定要站好自己的最后一班崗。
秦振邦向記者講述爛泥灘村的變化。
剛到村里,村部小院里的荒草有半人深。走進幾平米的辦公室,兩張瘸腿的辦公桌靠磚頭支撐著,僅有的兩把椅子也破舊不堪。村里沒有任何建檔資料,更讓他吃驚的是,2016年的各項工作在全鄉17個村排名倒數第一……
秦振邦到村里轉了一圈后發現,爛泥灘給他留下的第一印象真如其名:村道爛、民房破、五不通、八沒有。“唉!一個典型的‘空殼’村。這村子咋發展?帶貧困群眾脫貧,出路在哪兒?”秦振邦內心忐忑,愁眉緊鎖。
倍感壓力的秦振邦在村主任楊明的幫助下,在偏城鄉賒了一個爐子和半袋煤炭,單位也送來了一張床、兩張辦公桌、一臺電腦、一臺打印機、一部照相機。秦振邦的駐村工作自此開始。
立下“軍令狀”,扎扎實實拔窮根
爛泥灘村共有356戶人,因為貧窮和落后,一些有“想法”的村民都外出自謀出路去了。村上常住戶只有141戶,建檔立卡貧困戶達到109戶。
秦振邦花了3天時間跑遍了這141戶人家,掌握到了第一手資料。經過跟村干部商議,3月8日,秦振邦帶著扶貧政策和發展計劃召開了第一次爛泥灘村精準扶貧動員大會。
秦振邦向記者展示村里完備的檔案資料。
會上,秦振邦立下“軍令狀”:“從今天開始,我帶著大家一起干,爛泥灘的發展要翻過舊的一頁,開始新的一頁,存在的問題必須逐步解決,脫貧攻堅不會落下一個人。”
“估計又來了一個‘溜嘴貨’,聽他說的好聽,也不過是走個過場罷了……” 秦振邦話聲未落,會場內議論紛紛。
“秦書記,為什么我們家不能成為建檔立卡戶?”會上,有村民還提出了這樣的問題。
“精準扶貧不養懶漢,大家不要只想著等靠要。要通過自己的雙手勤勞致富。”秦振邦這樣回答。
為了幫助村民重拾脫貧信心,秦振邦決定先從發展產業入手,讓村民的錢袋子盡快鼓起來。
爛泥灘村山坡地多,過去都以種植小麥、馬鈴薯、玉米、小雜糧為主,是典型的靠天吃飯,想要靠種植業脫貧顯然是不可能的。
秦振邦走訪養殖戶。
“母牛下母牛,三年五頭牛”,想要在短期內見到收益,養牛是最適合的選擇。秦振邦算過賬,只要調整一下種植業結構,多種飼草少種糧,就能降低養殖成本。主意一定,他立即動員家家戶戶養殖基礎母牛。
“我也想養牛,可養牛需要錢,像我這樣的貧困戶最多只能貸款2萬元,買了牛就沒錢蓋牛棚,咋養啊?”村民蘇文川向秦振邦訴說著困擾自己的問題。
這個問題提的好,搞養殖必須幫農戶籌足啟動資金。秦振邦到幫扶單位中國人民銀行西吉縣支行尋求貸款支持,支行對此高度重視,專門派出工作人員到村上調查,并動員村民還清拖欠銀行的140萬元貸款。接下來,銀行按照一般養殖戶5萬元、養殖示范戶10萬元的貸款額度發放了貸款。
建檔立卡戶蘇孝平一家7口人,種了十幾畝地,一年辛苦下來,只能維持溫飽。他看到幾個親戚在新疆發展的不錯,也動了搬遷的心思。秦振邦得知情況后,在他家的土炕上住了兩宿,苦口婆心給蘇孝平講惠民政策,還幫他制定了扶貧計劃。
通過分析和對比算賬,蘇孝平決定留下來,他按照秦書記為他“量身定做”的扶貧計劃,貸款5萬元開始養牛。沒多久后,蘇孝平家的牛棚里已經養上了5頭基礎母牛,如今,還產下了小牛犢。“書記對我們這么支持,我一定要把牛養好,爭取早日脫貧致富。”蘇孝平開心地說。
轉眼9個月過去了,爛泥灘村的養殖戶累計獲得金融機構貸款445萬元,全村基礎母牛養殖數量也從年初的137頭增長到現在的530余頭。同時,享受產業補貼、農資補貼、公共事業建設補貼247.59萬元。在金融部門及國家惠民政策的大力支持下,2017年全村建檔立卡戶戶均收入達15700元,人均收入也由過去的2800元增長到6800元,排名躍居全鄉前列。
面子里子都要靚,20件實事變了“爛泥灘”
養殖業有了新起色,秦振邦開始著手改變爛泥灘村的村容村貌。
要想富,先修路。“爛泥灘村是典型的紅泥土路,村民晴天走的是揚塵路,雨天走的是泥水路,老人小孩有個急病都送出不去。”提起村里的路,秦振邦感慨萬千,他決心要為村里修一條像樣的路。
爛泥灘村舊貌換新顏。
可是,村組道路硬化動工時就遇到了阻力。原來,規劃路線占了村民蘇成文家的10畝田地。“秦書記,我是堅決不同意修路占我家的耕地,除非挖土機從我身上壓過去。”蘇成文向秦振邦亮了底牌。
“10畝田地對于村民來說就是一家人的飯碗。”秦振邦十分理解老蘇的心情。他當即與施工方取得聯系,并協調重新測量改線,最終保住了老蘇家的耕地。
修好了路,他又動員村民進行危房拆除和改造。就這樣,從3月到11月,短短九個多月時間,爛泥灘村實施項目20項,村容村貌發生了天翻地覆地變化。如今,村里的7.5公里硬化村道安裝了120盞光伏路燈;危房改造項目幫助村民住進了寬敞明亮的新房子;自來水進村入戶,村民不用再跑到15公里外拉水吃,家家戶戶還安裝了太陽能熱水器,通上了互聯網……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爛泥灘村成為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區閩寧對口協作村,涵江區投資100萬元為村里建設了文化服務中心;涵江區書畫院捐贈10萬元,為村里添置了辦公設備。有閩商到村里考察后,決定在南山流轉700畝土地種植油用牡丹。
一個個項目,一件件實事,提振了村民的精氣神,更讓爛泥灘村舊貌換新顏。
村民在新建成的村便民服務中心辦事。
看到鄉親們臉上的笑容,秦振邦的心里感到欣慰。“駐村扶貧,就是要讓困難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這是我們第一書記的責任和擔當。”秦振邦說。
雖然駐村工作取得了可喜成就,但在秦振邦的內心深處卻有一份深深的愧疚之情。
今年3月,他的妻子馬玉峰因患高血壓、糖尿病引起并發癥,到醫院檢查后,眼底大面積出血,出現黃斑水腫病變,醫生提出讓她趕快手術治療,要不然就會失明。在入院治病的節骨眼上,秦振邦正好被派駐爛泥灘村任第一書記。手術期間,陪伴她的是兒子,秦振邦卻奔波在扶貧第一線。一個多月后,秦振邦到銀川接妻子出院。同病房的人問,這人是誰啊?馬玉峰說是丈夫。病友們開玩笑說:“我們還以為你沒有丈夫呢。”
出院后的馬玉峰視力只有0.1,身邊無人照顧肯定不行。秦振邦就帶著妻子到爛泥灘村部入駐……
時光如棱,轉眼2017年即將過去,秦振邦早已為爛泥灘村制定好2018年的發展規劃。“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我們要搶抓機遇,明年給村里辦一個農機具合作社,再辦一個飼料加工廠,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同時,要配合油用牡丹種植,發動村民美好亮化新家園,為下一步發展鄉村旅游業打好基礎。(寧夏新聞網記者 賀璐璐 楊洲 徐靜 胡俊 楊泠然/文 祁瀛濤/圖 馬建寧/視頻)
關于我們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網站律師 | 聯系方式
寧夏新聞網(www.frafty.com)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或建立鏡像 寧夏日報報業集團 寧夏互聯網新聞中心 Copyright 2000-2012 NX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寧夏銀川市興慶區中山南街47號寧夏日報新聞大廈 郵編:750001 新聞熱線:0951-5029811 傳真:0951-5029812 合作洽談:0951-6031787 國務院新聞辦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6412006001號 國家廣電總局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908244號 新聞出版總署互聯網出版許可證:新出網證(寧)002號 公安網監備案編號:寧網安備640100002 工信部ICP備案編號:寧ICP備050066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寧B2-20060004 法律顧問:言成律師事務所 鹿璐 電話:13369511100,151095191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