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來,圍繞困難群體急難愁盼,全區民政部門爭取資金195.61億元,支持建設“一老一小”等民生項目1869個;
5年來,全區民政部門累計下撥困難群眾救助補助資金138.16億元,先后3次提高城鄉低保和孤兒養育津貼標準、2次提高殘疾人兩項補貼標準,城鄉低保標準分別增長15%、34%;
5年來,全區社區養老服務設施覆蓋率達到87.5%,老年助餐設施覆蓋率達到45%,縣級基本殯葬設施覆蓋率達91%……
一個個項目、一串串數字,見證了“民生溫度”。
回望過去5年,我區民政部門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民政工作的重要論述和考察寧夏重要講話精神,自覺對標對表謀劃發展、制定政策、部署工作,瞄準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交出了一份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的精彩答卷。
保障民生 增進福祉
民政工作關系民生、連著民心,是社會建設的兜底性、基礎性工作。
子女在外打工,自己和老伴又失去自理能力,請不起護工……遇到這種老年人無人照料的情況,該怎么辦?賀蘭縣67歲的老年人劉炳,因病處于完全失能狀況。去年,賀蘭縣民政局開展經濟困難失能老年人集中照護服務工作,發布賀蘭縣完全失能低保老年人集中照護服務公告。經篩查,劉炳和老伴李愛琴一起入住賀蘭縣第二敬老院,他說:“多虧了黨和政府,讓我和老伴能有人照顧?!?/p>
“這是我過得最有意義的一個生日。”1月6日下午,銀川市西夏區小學生樂樂(化名)說。今年11歲的樂樂,父母均為肢體二級殘疾人,西夏區民政局經過走訪調查,確認樂樂為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對其進行幫扶。不久前,在西夏區民政局主辦的困境兒童集體生日會上,他不僅收到了精美的禮物,還與小伙伴們共度快樂時光。
5年來,圍繞困難群體急難愁盼問題,我區機構內、社會面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孤兒養育津貼標準分別增長34%、39%、56%,殘疾人兩項補貼標準分別增長15%、62.5%,人均臨時救助金額增長78%。全區80.3萬建檔立卡脫貧人口中,有19.4萬人通過低保和特困供養兜底脫貧。
5年來,我區民政部門做實做細“一老一小”服務關愛,高齡津貼實現80歲以上老年人全覆蓋,有意愿特困老年人集中供養率達100%,在全國率先實現居家和社區基本養老服務提升行動項目地級市全覆蓋。
破立共舉 攻堅克難
率先在西北地區創新舉辦養老服務業博覽會,與黃河流域9省區簽訂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合作協議,與17省區簽署旅居養老協議;
率先在西部地區同步開展完整社區未來社區建設試點,5個社區列入全國完整社區建設試點,占西北5省區試點總量的50%;
率先在全國實現救助審批權限下放鄉鎮省域全覆蓋,優化審批程序、提升經辦能力、方便困難群眾;
率先在全國實現鄉鎮社工服務站建設省域全覆蓋,打造群眾家門口的基層民生服務暖心平臺;
率先在全國出臺《養老機構公建民營實施辦法》,推動約30%養老服務項目實施公建民營,被民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評為改革優秀案例;
率先在全國出臺加強民政服務機構安全管理方案和“1+5”行動措施。
改革創新、爭先進位。這5年,圍繞發展需要、基層所盼、民心所向,我區民政部門做到了“六個率先”,讓更多群眾享受到改革發展的成果。
與傳統旅游方式相比,旅居康養游具有停留時間長、旅游節奏慢、消費能力強等特點。
“固原環境優美、氣候涼爽,優質的住宿餐飲等服務,讓我們這次旅居度假舒心又安心!”去年8月,寧夏老年大學20位老人組成的康養旅居老年團,入住固原市養老綜合服務中心,開啟旅居度假體驗。近年來,我區將旅居養老作為推進健康養老產業發展、滿足老年群體高品質生活需求的重要抓手,探索創新“旅居+養老”新模式,聯合廣東、福建等省區簽署旅居養老合作框架協議,加快推進協議省區“候鳥式”互動旅居養老。
日前,首批全國兒童福利機構高質量發展改革試點單位名單公布,寧夏兒童福利院成為7家入選單位之一。此外,我區細化完善困境兒童分層分類保障制度,率先將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納入保障范圍,建立加強困境兒童心理健康關愛服務、強化流動兒童留守兒童權益保障工作等一系列政策。
我區民政部門還把法治保障、政策創制作為推動事業發展的重要舉措,2019年以來,頒布和修訂地方性法規9部、政府規章6部,出臺行政規范性文件113件,全面構建民政事業發展的“四梁八柱”。同時,大力推行節地生態安葬,全域推進“鄉村著名行動”,婚姻登記實現“區內通辦”“跨省通辦”;救助審批權下放、養老事業產業協同、兒童福利改革發展、社會組織治理等一批工作走在全國前列。
切實把民之所盼作為政之所向,把民之所需作為政之所為,我區民政部門將堅定不移增進民生福祉,推動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奮力繪制更加美好的民生溫暖新畫卷。(記者 賀紫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