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付出,有收獲,有感悟,這一年特別充實。”回首2024年的履職工作,自治區政協委員劉媛這樣總結道。
作為自治區農業技術推廣總站副站長,劉媛常年工作在農業服務一線,與群眾打交道,為產業獻力量。成為自治區政協委員后,這份“初心”在履職盡責中彰顯擔當,圍繞農業發展、群眾增收等問題,劉媛堅持深入調研、積極建言,形成了多篇社情民意信息和調研報告,把履職答卷寫在了田間地頭。
服務群眾是履職永恒的主題。一年來,劉媛依托自治區政協專家委員服務“六特”產業工作站,牽頭匯聚區、市、縣三級政協涉農委員力量,“聯動”開展送技術、送服務、送政策等活動,建立起委員能量聚在產業鏈的組團服務高質量發展新路子。在長期摸索中,她多渠道組織開展農作物高效種植、土肥精準管理、農藥科學使用、病蟲害識別防治等技術培訓125場次,培訓群眾2萬余人次,提供技術服務216次,得到了生產一線界別群眾的廣泛認可。
2024年6月,在自治區政協支持下,“劉媛委員會客室”成立。圍繞“六特”產業發展和農業防災減災開展工作,劉媛把“群眾跑路”轉變為“委員下沉”,堅持群眾需求在哪里、會客室就“流動”到哪里,運用微信、抖音等新媒體,將會客對象擴大至全區的種植戶、科技工作者等,全年開展“云端”會客26次,及時解決了農戶玉米頂腐病、番茄病毒病等病蟲害防治問題。同時,建立了“塞上植物醫生”抖音公眾號,發布技術視頻30余期,累計訪問人數達10萬余人次,打通了聯系界別群眾“最后一公里”,為保障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供給、農業減災保收提供了有力支撐。
今年,劉媛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針對推進寧夏食用菌產業高質量發展提出提案。“我區食用菌產業發展有優勢有潛力,作為一名專業技術人員,我將立足崗位、潛心鉆研,讓產業發揮優勢,助農民增加收入。”她說,政協委員既是榮譽更是責任,自己將牢記使命,用專業的知識和貼心的服務在履職路上行穩致遠。(記者 馬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