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關于國乒的網絡討論中,個別用戶違規發布不實信息,對相關運動員、教練員、裁判員等進行侮辱謾罵,或參與、煽動粉絲群體間互撕對立。對此,微博、抖音、小紅書等網絡平臺公開了處理情況,有用戶被永久禁言、有用戶被階段性禁言和限流。
又一起網絡亂象,又一次被處罰,這是對當下網絡亂象的折射。近年來,隨著互聯網不斷普及,其兩面性也不斷放大,比如,有人造謠傳謠、有人打“擦邊球”、有人低俗惡搞、有人肆意侮辱模范先進人物,有人甚至利用網絡平臺從事違法犯罪活動……面對這些危害網絡生態、擾亂公共秩序的毒瘤,各方持續打擊整頓,但網絡亂象依舊層出不窮,讓人頭疼不已。這應當引起深思和重視。
重典治亂,治理網絡亂象,沒有猛藥、缺乏狠勁是不行的。拿此次各大平臺的處罰來說,對有關用戶永久禁言固然值得肯定,但有一些“問號”還沒拉直。例如,被永久禁言的用戶會不會換個賬號再出現、此類違規信息是如何過審的、責任平臺是如何被處罰的,等等,如果這些問題不解決,網絡亂象難免屢禁不止。因此,進一步完善法律法規和機制,讓違法違規成本遠遠大于違法違規所得,才能倒逼各責任方遵規守法,還網絡空間一片清朗。(虎 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