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檔案
今年33歲的汪威,是靈武市梧桐樹鄉沙壩頭村人,畢業于四川大學應用化學專業,在國企工作兩年后,選擇回鄉創業,現任靈武市同心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他秉承“科技興農、產業富農、品牌強農、綠色循環”的理念,探索出草畜一體化發展的現代牧業新路徑和“草—畜—稻”全產業鏈循環農業發展模式,帶領靈武市梧桐樹鄉及周邊近3000戶農民種植飼草,帶動農戶創收5000多萬元。
創業故事
清明前后,種瓜點豆。這句古老的農諺,是汪威每年忙碌的開始。當這個時節悄然而至,他便開啟了新一年的耕耘。
2009年,汪威憑借優異成績考入四川大學,成為村里屈指可數的考上重點大學的學生。家人滿心期待,盼著他能憑借知識的力量,擺脫世代務農的命運,走向更廣闊的天地。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大學畢業的汪威,在國企僅工作兩年后,便毅然決然地辭去工作,返回家鄉,成為一名新農人。
汪威對農業的熱愛,源于他的成長經歷。20世紀90年代,汪威家的四五十畝水稻和5畝左右的玉米,全靠人力除草、收割,耗時費力。1997年,他父親購入村里第一臺收割機,這一舉動在當時堪稱創舉。
“我記得,父親將收割機開到地里,四五十畝的水稻,根本不用人拿鐮刀,只見收割機開下去,一檔一檔地‘吃’著稻稈,‘吃飽’后,再‘吐’出來。那時候覺得,這個‘鐵家伙’真厲害。” 汪威說。
四五十畝的水稻,用傳統收割法需要半個月,如今,一天顆粒歸倉?!翱梢哉f,我們是當地第一批享受到農業機械化便利的家庭?!蓖敉f。
汪威的父親不僅有魄力,還吃苦耐勞。除了收割自家農作物,每年都會前往陜西、內蒙古等地收割小麥,為家庭創收。2007年,他家中又添置了拖拉機、旋耕機和犁地機。
汪威在學??炭鄬W習的同時,假期也積極操持農活,將學業與農事安排得井井有條。十六七歲的他,每到暑假便會跟隨父親到甘肅、陜西等地收割水稻、收購飼草,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
或許是農業的種子早已種進心里,或許是習慣了農村廣闊天地的質樸生活。2014年,汪威作出一個大膽的決定,從國企辭職。他敏銳地察覺到,農業現代化是發展農業的必然趨勢。
當時,寧夏養殖業發展迅猛,優質飼草料供不應求。汪威萌生成立公司、自己種植苜蓿草的想法。說干就干,他聚焦飼草產業的專業化、機械化種植,確定以土地流轉經營、牧草種植、玉米青貯訂單作業、農機社會化服務為主的經營發展思路。
可是,創業之路從不平坦。盡管飼草銷售有一些渠道,但是汪威第一年還是遭遇當頭一棒。收干草時遇上下雨天,3000畝的牧草不僅葉片脫落,還陸續出現發霉問題,損失近半。
痛定思痛,汪威意識到傳統種植模式已無法適應現代農業發展。他轉變經營思路,前往其他牧草種植地區的企業學習,發現裹包青貯飼草不僅粗蛋白含量高、粗纖維含量低、消化率高,關鍵還能縮短晾曬時間,解決雨天發霉的難題。
于是,他果斷籌資500萬元購買相關設備,生產了1萬噸裹包青貯飼草。這一改進,讓晾曬期從過去的6天至7天縮短為18個小時至24個小時,生產損失率也由原來的20%降到3%。
事業逐漸步入正軌,但汪威并未滿足。為種出品質更優、利潤更大的飼草,他與寧夏大學農學院開展合作,探索出“小黑麥+玉米青貯”一年兩熟復種模式。
這種模式,每畝可產優質小黑麥干草600公斤、優質玉米青貯飼料3.6噸,比傳統一茬種植增產近40%,每畝增收800元。
2019年,隨著靈武市養殖基地的建立,汪威的飼草生意越做越大,他帶動越來越多的村民發展訂單種植,免費給種植戶發放種子、化肥,提供種植技術指導,制定收購保護價,讓村民在節省人工的同時還能獲得穩定收入。
從事飼草種植,運輸是關鍵。為此,汪威又帶動楊洪橋村3組近半數家庭發展飼草運輸,并用自己的公司做擔保,分兩年為村民購買了30臺飼草運輸車輛。
起初,村民對汪威并不看好,然而跟著他干了一年飼草運輸后,大家徹底改變了看法?!巴敉康米??!贝迕裢跤缹毜谝荒隇橥敉\飼草料就賺了10多萬元,實實在在的收益讓大家心服口服。
如今,汪威擁有150臺(套)農業機械設備。每年3月到11月,這些農用機械穿梭在靈武、同心、鹽池等地的田間地頭,為農業生產提供強大助力。
除了農業機械化作業,汪威還擁有一家存欄3000頭肉牛的養殖場。他并不滿足于現狀,還計劃打通種養結合產業鏈,從賣活體牛轉型到賣牛肉,進一步拓展市場,提升產品附加值。
10年辛勤耕耘,汪威收獲滿滿。他先后獲得全國鄉村振興青年先鋒、全國最美農機合作社理事長、第27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寧夏青年五四獎章、銀川市十佳新型職業農民等榮譽稱號。這些榮譽,不僅是對他過往努力的肯定,更是對他未來繼續在農業領域開拓創新的激勵。
汪威,這位以鐵犁為筆的新農人,正以大地為紙,書寫著屬于自己的鄉村振興壯麗篇章,也激勵更多年輕人投身農業,為這片土地注入新的活力與希望。
點睛之句
干一行,愛一行。雖說農業的不確定因素太多,但只要掌握規律,不斷學習和創新,緊跟農業發展步伐,堅持下來,總會有收獲。
在汪威帶領下,當地農業機械化率達95%。
鄉親們說
鄉親們說 楊洪橋村村民王永寶:專業的事,還要交給專業的人。汪威是新農人的標桿,也是新時代農民的榜樣。10年來,他專注農業,不僅自己有收獲,而且不忘初心,帶著鄉親們共同發展,他的農業情懷無比厚重。
?。▽幭娜請髨髽I集團全媒體記者 黃 英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