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場的招募通知一發出來,我就趕快續認了‘菜園子’,下周末就可以和家人一起去種菜了。”5月11日,通過手機下單拿到“菜園子”認領卡的銀川市民李錚對記者“顯擺”著自己的成績。
2017年,李錚在位于銀川市興慶區掌政鎮的五渡橋農莊首次“認領”了一塊土地。春種秋收,從此他們一家子吃上了自己種植的黃瓜、白菜、茼蒿、西紅柿等時令蔬菜。
曾經,一款叫“開心農場”的游戲風靡一時。久居城市的人,常夢想在農村有塊菜地,自耕自種,深度體驗農漁樂趣,享受現代田園生活。如今,這樣的夢想漸成現實,鄉村旅游逐步由“拍照式”變為“勞動式”“體驗式”。
在五渡橋農莊,一大片土地被分割成一個個小塊,每塊地頭的木牌寫著一個個“戶主”的名字,形成獨特的菜園風光。
農莊負責人羅瑞豐介紹,2017年,農莊將一塊6畝的閑置土地開發,用來做“私家自留地”。市民1年支付1600元,可以認領一塊屬于自己的菜園,菜園占地面積半分,可以自己播種、收獲,也可以全權委托農莊打理后,根據季節直接收獲蔬菜。
“我們保留了最原始的農耕方式,讓大家不僅可以來種地摘菜、親子歡聚,還能感受到原汁原味的農耕文化。”羅瑞豐說,“農莊提供了應季種植所需全部種子、菜苗、水、肥、農具等,并進行技術指導與現場種植指導。讓市民在閑暇之余,享受種植樂趣。”
去年,共有200多人在該農莊認領了“自留地”,由于今年招募時間推遲,目前認領人數達100多人,招募工作仍在進行之中。羅瑞豐說,“私家自留地”種的菜分春秋兩茬,秋菜以根莖菜為主,到了收獲季,沒有被收完的菜,農莊則收回進行腌制,“戶主”可免費拿回家吃。
“自己種的菜,更放心些。”李錚說。2017年,她第一次認領菜園,只是抱著休閑娛樂的態度,沒想到“入坑”后無法自拔,從此成了農莊忠實的粉絲。
“在城里待久了,就想到鄉下來勞動一下,種些自己愛吃的新鮮蔬菜。”李錚說,自從認領了菜園,每年夏秋之季,他們一家周末和節假日就有了休閑之處。穿上休閑裝、戴上遮陽帽,在地里除除草、澆澆水、摘摘菜,體驗一下農耕慢生活,感覺輕松了不少。”就連70多歲的老母親,一到地里也仿佛更有活力了。
因為農莊就在城郊,離李錚的單位僅有十幾分鐘的車程:“有時下了班,我會開著車先去地里摘幾根黃瓜、幾個西紅柿、一把小白菜作為當天晚飯的食材,新鮮味美,比上超市都方便。”
“我們專門有個群,大家經常會把自己種的菜拍照放到群里展示、分享種菜經驗。”對于李錚等都市“農夫”而言,認領“菜園”最大的收獲是在休閑放松的同時,享受豐收的喜悅,給孩子體驗農耕生活和學習的機會,給父母一個回歸田園的回憶,給自己一個休閑放松的場地。(寧夏日報記者 張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