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靠律師調解,我們才能拿到工資。”5月8日,陳某等8人告訴記者,他們已經拿到建筑公司支付的部分勞務費,還有一部分勞務費對方也將按照調解協議按期支付。
2018年,趙某雇傭陳某等人到正在施工的銀川市金鳳區某小區工地打工。該小區建設項目由江蘇省一家建筑公司承包,趙某掛靠在該建筑公司,承攬了其中一棟樓的建設工程。但小區完工并驗收交付,趙某沒有給陳某等8人結清勞務費,仍欠6萬余元。陳某等人多次向趙某索要勞務費未果后,決定向法院起訴趙某。
陳某等人來到金鳳區人民法院,接待他們的是駐法院值班律師——寧夏瀛智律師事務所律師王玲。“你們不要激動,慢慢跟我說。”王玲第一時間安撫陳某等人的情緒。聽完對方訴求后,王玲說:“你們選擇訴訟是對的,通過非法途徑催要勞務費,你們也要承擔法律責任,你們都是家庭的頂梁柱,不能因一時糊涂而違法。”王玲幫陳某等人梳理證據,書寫法律文書,追加了工程發包方建筑公司的連帶責任,幫助他們通過訴訟方式維權。法院開庭后,王玲作為陳某等人的代理律師,積極與法官、被告溝通協調,最終通過調解,與趙某、建設公司達成協議,分別承擔勞務費。
“通過調解很多案子,我感到很多糾紛發生之初,如果有第三方及時介入溝通,完全可以將雙方損失降到最低,不激化矛盾。”王玲深有感觸地說。像王玲一樣,目前我區有589名律師活躍在調解工作的最前沿,從鄰里矛盾到村居糾紛,從物業居民矛盾到討要農民工欠薪,從婚姻糾紛到遺產繼承……作為我區法律服務的主要資源,律師成為調解工作主要力量之一。據了解,目前我區22個縣級行政區域、16個人民法院、18個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站)設立了律師調解中心,2019年,我區律師調解各類糾紛共338件。
隨著我區律師調解的參與度不斷深化,調解案件范圍逐漸擴大,調撤案件的成效日益提升,現已初步形成律師調解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模式。有的律師參與人民調解,有的參與法院訴前調解,有的作為法律顧問解決企業糾紛,有的加入調解委員會,有的深入到社區、鄉村,成為群眾疑難糾紛的解決專家……“運用調解方式快速解決矛盾,讓當事人用最小的代價和最短的時間維護合法權益,維護社會和諧穩定,這是法律工作者應盡的社會責任。”近日,剛成功調解一起因交通事故引發糾紛的律師屈媛說。(記者 楊 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