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一傳經驗,手把手授技能……在寧夏,一群駐扎農田的“土專家”將論文寫在大地上,把成果留在農戶家,帶領全區農民增產增收,他們就是行走在田間地頭,幫助老百姓脫貧致富的科技特派員。
科技特派員一頭連著科技創新,一頭連著生產實踐,是脫貧攻堅領域一支重要力量。多年來,他們深入田間地頭生產一線,以“授人以漁”為己任,引進新品種、推廣新技術,幫助農民提高農作物產量和牲畜繁殖率,脫貧攻堅效果明顯。成功的實踐啟示我們:發揮好科技特派員的扶智作用,扶貧工作就能收到“1+1>2”的效果,助力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
在用好政策鼓勵指揮棒的同時,也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激勵作用。早在2002年,我區啟動科技特派員創業行動伊始,就支持、鼓勵、協調、引導廣大科技特派員,與農民群眾建立各種形式的利益共同體。實踐證明,科技特派員通過技術入股、知識產權入股甚至領辦創辦企業的方式,與農戶結成利益共同體后,雙方關系更密切、干勁更足、面對風險的決心和勇氣也更大。
設立科技特派員的初衷是為解決“三農”問題。近年來,我區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選派科技人才,在企業生產一線“復制”農業田間地頭的成功經驗,進一步拓展了科技特派員的服務領域,從單純服務農業到“轉戰”工廠車間,讓科技特派員多了“用武之地”,實現多領域覆蓋,促進產學研用緊密結合,及科技成果同企業市場緊密結合,讓更多科技成果轉化成為現實生產力。
全區廣大科技特派員要繼續發揚扎根基層、不辭勞苦“把論文寫在大地上”的執著精神,不僅要做給農民看,更要帶領農民干,切實擔起脫貧攻堅的重任,讓農民群眾實實在在掌握脫貧致富的“看家本領”,和全國人民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李志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