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離不開血液,輸血是搶救危重病人的一種特殊醫療措施,而臨床用血只能靠健康人體捐獻。無償獻血是一種互救互助的方式,做好事者以德施善,在幫助別人的同時也幫助了自己。近日,記者走訪獻血、制備、手術等環節,在不同的人身上,看到獻血的重要意義所在。
獻血人秦毅:在課堂上普及獻血知識
秦毅,寧夏醫科大學人體解剖學教授、碩士生導師。18年來,他不僅自己固定無償獻血,還帶動身邊的人加入獻血隊伍。作為老師,他在課堂上給學生普及成分獻血知識,身體力行幫助更多的人。
2017年12月18日,在寧夏醫科大學解剖樓,記者初次見到秦毅,56歲的他身材挺拔,言談舉止溫文儒雅,精氣神也很好。秦毅小時候體弱多病,一次得了一場大病,需要輸血,家中親戚積極獻血,這讓他一直難忘。走上學醫的道路后,他希望自己身體健康,更希望學成后治病救人。
1999年的一天,秦毅和妻子在銀川市興慶區新華街逛街,看到獻血車便上去咨詢獻血,這是他第一次獻血。此后,他一直堅持獻血,即使出差學習,只要看到獻血車就隨時隨地獻血。
秦毅從辦公室抽屜里拿出15本獻血證,他說:“這只是一部分,家里還有一些。”記者翻看獻血證,看到了他在上海浦東、上海靜安寺廣場、云南昆明以及日本等地無償捐獻全血和血小板的記錄。自1999年獻血至今,秦毅已獻血50次14800毫升,起初只是捐獻全血,自2011年開始參加成分獻血,目前已捐獻單采血小板35次,捐獻的血液已救治了60多名患者。
這些年,秦毅還在學生中積極宣傳和倡導成分獻血。在解剖學課堂上,講完專業課程,有時間他就會為學生科普獻血知識。他發現很多學生想獻血,并且好奇成分血捐獻到底是怎么回事。秦毅介紹,與捐獻全血不同,成分獻血是在捐獻者獻血的同時,讓血液經過嚴格消毒、一次性使用的密閉管道,通過血液分離機分離采集出所需要的某種成分,然后再將其他血液成分回輸給捐獻者。因此,成分獻血所用的時間要長于獻全血,通常每獻1個單位血小板,需要40-60分鐘。對于有獻血想法的學生,秦毅就帶他們到血液中心參觀,讓學生親眼觀看成分血的采集過程,了解捐獻者的感受。一次獻血中,一名學生因太緊張在獻血過程中突然暈倒,血液中心工作人員立即救治。“都是臨床專業的學生,經歷這一過程,對他們來說也是一種學習和教育,因為在課堂上很難遇到這樣的實操。”秦毅說。
這樣的社會實踐,學生們也很喜歡。一次,秦毅組織大一新生去血液中心,有一名胖胖的女生因為血管難找沒能成功獻血。秦毅告訴這名學生:“獻血不成并不遺憾,但這件事告訴你應該鍛煉身體,讓自己科學地瘦下來,萬一以后你需要扎針輸液,就不會給醫護人員帶來困難,也不會耽誤時間。”自此,這名女生開始鍛煉身體,堅持跑步,瘦了10公斤左右。從2013年到現在,在秦毅的宣傳和帶動下,已有10多批100余名寧夏醫科大學的學生加入無償獻血隊伍。
為了讓兒子有不一樣的成人禮,秦毅在兒子18歲時帶兒子去獻血,由于兒子抽完血沒有壓好,導致針眼周圍腫脹發紫,為此他被妻子埋怨。秦毅鼓勵兒子在大學時期繼續獻血,兒子做到了,這讓秦毅感到驕傲。
“這樣傳幫帶下去,就會有更多的人參與獻血,也能幫助更多的人。”秦毅說,由于臨床很多血液病患者只是需要輸注血小板,為了提高療效、節約血源,采用血液分離機單采血小板,滿足臨床病患需求。
據了解,秦毅獲得2012年-2013年國家無償獻血個人奉獻金獎、2015年-2016年寧夏招募之星、2017年全區崗位學雷鋒標兵等榮譽。
血庫工作人員李平:稀有血型庫存緊張
2017年12月26日,記者從自治區血液中心了解到,2017年我區用血量比較平穩,為16噸。目前,我區A、B、O等血型庫存處于最佳狀態,但稀有血型較為緊張。
自治區血液中心供血服務科科長李平介紹,采集的全血通過專用運輸箱冷鏈送到血液中心后,進行乙肝、丙肝、梅毒和艾滋病等項目的初查、復查和核酸檢測,全部合格才發往臨床使用。在自治區血液中心一樓,記者看到存放著大量合格血漿、紅細胞懸液,按照A、B、O等血型分類存放在幾個大冷柜中。
李平告訴記者,稀有血型人群較少,用量也比其他血型少,一般庫存在20個單位,目前庫存少之又少。據了解,稀有血型采集來后,需要一種高濃縮的甘油保護劑進行冰凍儲存,可以保存十年,遇突發事件應急使用。而目前全國高濃縮甘油斷貨,沒有辦法采集稀有血型,自治區血液中心備貨已在2017年7月用完。“采集的新鮮血液保存期為35天,超過時間不得不報廢。現在面臨的問題是我們制備不了冰凍紅細胞,所以稀有血型的供應只能現用現預約。”李平說,這種情況下,遇一些急救情況會受影響。
據了解,銀川市有50多家醫院需要血液中心供血。其中,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寧夏人民醫院、寧夏人民醫院西夏分院、靈武市人民醫院、銀川市第一人民醫院等6家醫院需要血液中心定期送血,補充醫院的血庫庫存。其余醫院則根據需求,到血液中心填寫用血申請單,再發放血液。李平介紹,全年用血量基本在16噸,這6家醫院占到80%-90%。與往年相比,二胎政策放開后,高齡產婦增加,2017年產婦用血有所增加,外傷反而減少。
李平說,一般獻血淡季在寒暑假時期,因為天氣炎熱或寒冷,街頭獻血較少,庫存會出現短缺。如果遇到突發事件集體用血,血液中心有相應的應急預案。首先,與醫院溝通了解大致的用血量,在各市血庫緊急調血,保障應急用血。血液庫存如果低到二級警戒線,只有5天的用量,就會招募團體獻血,聯系醫護人員和患者家屬參與無償獻血,解決緊急情況。
2016年6月24日22時,賀蘭縣一名68歲的老太發生車禍,出現失血性休克。老人的血型是AB型RH陰性血,當時庫存有20個單位的冰凍紅細胞,先后用掉18個單位。在此情況下,血液中心立即號召傷者家屬中有這種血型的人獻血,并從中衛調過來2個單位AB型RH陰性血,最終將老人救了過來。李平說,對于稀有血型,今后將建更大的庫存,避免出現一名病患就將庫存血量用完的情況。
患者劉超:子女獻血助我長期輸血治療
“我的病只能靠化療、輸血來治療。”2017年12月26日,在寧夏人民醫院住院部,63歲的劉超說。劉超患骨髓癌已5年,由于堅持治療,現在病痛減輕。
2012年,劉超突然開始腰疼、腿疼,就連腳趾頭都疼,既不能躺著也不能坐著。在寧夏人民醫院就診后,他被查出患上骨髓癌,此后開始住院化療。劉超回憶:“當時醫院就下了病危通知書,醫生告訴我得了這種病身體就會疼痛,還說堅持治療會有效果。”經過三四個療程的治療,劉超明顯感覺到疼痛減輕,病情穩定后,他出院在家休養。不久,家人還帶他到海南、云南等地旅游了一趟。
2016年元旦,劉超突然發生血栓。“左腿腫得跟腰一樣粗,女婿把我送過來,抱到病床上。”劉超平靜地敘述著。他說當時自己的病情比較嚴重,住了20多天院,醫生將一種像過濾器的東西放到他的血管里,將凝結的血疙瘩過濾掉。
2017年6月,劉超鼻子和嘴開始出血,又一次住院治療。同年11月,女兒帶他坐火車回安徽老家,途中因鼻子流血立即下車趕往醫院。
據了解,骨髓癌就是患者自身不再造血,必須靠輸血維持生命。剛開始,劉超每月輸血600毫升,現在每月輸1600毫升。這次劉超出現并發癥住院,每周需要輸兩次血共800毫升,還得輸一次血小板和紅細胞等,光輸血已經花費上萬元。2017年12月27日,劉超通過輸血精神恢復,辦理出院。
根據相關規定,無償獻血者的配偶、子女、父母等直系親屬在居住地需要臨床用血的,可以在5年內免費使用等量獻血量的血液。醫生將這一規定告訴劉超后,他的子女開始無償獻血,每次住院輸血花費上萬元,根據子女的獻血量可以報銷一部分。現在,劉超住在女兒家,女兒女婿除了每天照顧他,還為他免費獻血,節省了一部分治療費用,劉超對女兒女婿的孝敬充滿感激。
醫生魏玉萍:獻血與每個人息息相關
“其實,獻血與我們每一個人都息息相關。”2017年12月25日,寧夏人民醫院血液內科主治醫師魏玉萍如是說。需要輸血的患者很多,患有白血病、淋巴瘤等血液病的患者需要長期輸血維持生命;人們遇突發意外造成外傷,急需手術需要輸血;很多大型手術也需要血液。
2017年9月,53歲的叢先生因經常感到頭暈、乏力、氣短,到寧夏人民醫院就診后,經檢查患有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隨后住進該院血液內科。“這是一種血液系統造血衰竭的疾病,血細胞特別低,重度貧血。這種病恢復起來比較慢,一般前期要住院至少3個月,得吃促進造血的藥物,還要間歇輸血。”魏玉萍說。
魏玉萍介紹,這樣的患者該科室還有很多。血液病雖然是罕見病,發病率比較低,但近些年患者人數在增加,其中有一半患者需要輸血維持生命,比如再生障礙性貧血、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急性白血病、淋巴瘤等。像這樣需要常年輸血的患者,醫院鼓勵家屬無償獻血,為患者減輕負擔。
《寧夏回族自治區獻血管理辦法》規定:為了保障自愿獻血公民的權利,實行獻血與用血相結合的制度。無償獻血的公民,憑無償獻血證和身份證享有下列用血權利:本人就醫需要臨床醫療用血的,5年內可以免費使用5倍于獻血量的血液,5年后可以免費使用等量獻血量的血液;累計獻血超過1000毫升的可以終身免費用血。無償獻血者的配偶、子女、父母等直系親屬在居住地需要臨床用血的,可以在5年內免費使用等量獻血量的血液。
“也許你的一點愛心就能救治一名病人,誰也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哪個先到,希望大家都能加入到無償獻血隊伍中。”魏玉萍說,國家提倡18周歲到55周歲的健康公民自愿獻血,經常獻血可提高造血功能。隨著年齡增長,造血功能和血細胞生成率逐漸下降,獻血后由于血細胞數量減少,對骨髓產生刺激作用,促使骨髓儲備的成熟血細胞釋放,并刺激骨髓造血組織,促使血細胞的生成。經常按規定期限獻血,可使骨髓保持旺盛的活力。(記者 邱曦)
關于我們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網站律師 | 聯系方式
寧夏新聞網(www.frafty.com)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或建立鏡像 寧夏日報報業集團 寧夏互聯網新聞中心 Copyright 2000-2012 NX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寧夏銀川市興慶區中山南街47號寧夏日報新聞大廈 郵編:750001 新聞熱線:0951-5029811 傳真:0951-5029812 合作洽談:0951-6031787 國務院新聞辦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6412006001號 國家廣電總局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908244號 新聞出版總署互聯網出版許可證:新出網證(寧)002號 公安網監備案編號:寧網安備640100002 工信部ICP備案編號:寧ICP備050066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寧B2-20060004 法律顧問:言成律師事務所 鹿璐 電話:13369511100,151095191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