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副校長,是指由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司法行政部門推薦或者委派法官、檢察官等,經教育行政部門或者學校聘任,在學校兼任副校長職務,協助開展法治教育、學生保護、安全管理、預防犯罪、依法治理等工作的人員。
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為在孩子們心中種下法治“種子”,近年來,我區司法行政機關大力推行“法治進校園”,開展豐富多彩的法治講座,設立護學崗、模擬法庭等,并及時獲取未成年人司法救助等線索,用法治光芒點亮未來,護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一份報告引發的救助
銀川市人民檢察院第七檢察部副主任葉元宏在銀川市第二十五中學開展法治課。
吳忠市紅寺堡區人民檢察院綜合業務檢察部主任馬蓉選擇了擔任法治副校長。作為一名基層檢察官,如何第一時間發現未成年人保護的堵點難點?
剛上任時,馬蓉經常聽到一些學校老師反映個別孩子沒人管,其中一位名叫躍躍(化名)的男孩的經歷尤其讓人擔心。躍躍父親早逝,母親改嫁后失聯,他只能依靠年邁體弱的爺爺撫養。但其爺爺是殘疾人,靠低保生活,不僅監護能力有限,連基本的生活照料都成問題。躍躍經常做一頓飯吃一兩天,學習教育也沒人管。從9歲開始,他就經常離家出走,有時還會跑到小賣部偷食物,有一次甚至獨自步行到甘肅省平涼市,后被當地警方發現送回。
聞聽此事,馬蓉坐不住了,摸清情況后立即向紅寺堡區人民檢察院作了匯報。院里高度重視,聯合民政、教育、婦聯等部門,用兩年時間逐鄉、逐村摸底調查紅寺堡區所有未成年人監護情況,并對摸排出的144名監護缺失未成年人逐戶走訪調查,收集書證、人證等相關材料,制作筆錄290份,將80余名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納入救助系統,每名兒童每月可領取保障金1000余元;對于沒有相關證據材料的兒童,則將他們納入高檔低保,每名兒童每月可領取最低生活保障金,生活得到基本保障。
近年來,我區各級檢察機關持續推進檢察官擔任法治副校長等制度,在促進校園安全、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方面積極發揮檢察職能作用,利用“三微一課”、線上直播、主題班會等方式,深入開展未成年人法治宣傳教育工作,推動法治副校長工作走深走實。截至目前,全區共有425名檢察官在中小學校擔任法治副校長,在開學季、暑期、憲法宣傳日等節點,聚焦校園欺凌、性侵自護、預防犯罪等內容,開展了1058場次普法宣傳。同時,深化法治副校長工作,注重與教育等部門和學校聯動,通過多元救助、檢察建議、公益訴訟等方式,筑牢未成年人的保護防線。
銀川市金鳳區人民檢察院擔任法治副校長的檢察官,在金鳳區第十五小學講授安全課時發現,該校校門口雖然劃有斑馬線,但是斑馬線兩端均被綠化帶阻隔,學校門前道路不暢,師生上下學無法正常通行。隨即,金鳳區人民檢察院向相關部門制發出檢察建議,后經與相關部門溝通了解到,打開路口需要打通綠化帶、遷移植被,涉及諸多單位。金鳳區人民檢察院與教育等相關部門取得聯系,牽頭各部門現場辦公。
目前,該校校門前已開通斑馬線兩端各4米路口,安全隱患消除。“師生出行安全得以保障,要特別感謝檢察官,以檢察藍守護未成年人出行安全。”金鳳區第十五小學校長徐紅梅介紹,因為此事,學校特地給檢察官贈送了一面寫有“無私奉獻盡職守 情系校園保平安”的錦旗。(記者 楊 超 文/圖)
“模擬法庭”里的身邊案例
石嘴山市第一小學學生在惠農區人民法院開展模擬法庭。
“請合議庭組成人員入庭。”“現在開庭。首先核對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加人的基本信息。”2024年12月23日,隨著一聲清脆的法槌聲,銀川市興慶區人民法院少年家事審判庭“模擬庭審”正式開始。
模擬法庭“庭審”改編自一起侵權責任糾紛的真實案件,興慶區第二十二小學的同學們化身審判長、原被告、代理人等角色:“被告和我在學校發生矛盾,放學后把我帶到偏僻地帶進行毆打,導致我胳膊受傷,應當賠償我的醫療費等費用。”“原告從受傷到去醫院就醫相隔時間較長,他主張的賠償金額過高。”“下面由原告出示證據,被告發表質證意見……”“小演員”們全情投入,力爭成功再現案件審理的全過程。
“程序推進正確,聲音洪亮,個別流程有遺漏……”臺下,擔任法治副校長的少年家事審判庭法官和助理們認真觀看并記錄著庭審細節。“庭審完,我們會點評,向同學們還原一個真正的庭審現場,為他們講解每個環節的作用和流程。”興慶區人民法院少年家事審判庭庭長孫鋒說,“開展模擬法庭,我們從來都不是走過場,而是將發生在同學們身邊的案例搬進庭審,用身邊事教育他們,提高他們的法治素養。”
“模擬法庭”打破了以前的普法模式,讓學生沉浸式體驗抽象的法律知識,不僅提高了學生們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還培養了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去年,興慶區人民法院32名法治副校長利用兒童節、開學第一課、憲法宣傳日等節點,針對不同年齡段、不同學校,為20所中小學開展了“訂單式”普法,在同學們心中播下法治的種子。
不久前,在西夏區“法護蓓蕾”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基地,一場故意傷害案件出現在“模擬法庭”上。
“被告人小剛因瑣事與被害人小明在微信上發生口角,后伙同小文、小軍使用長刀及棒球棍將小明打傷……”
“公訴機關認為,被告人小剛故意傷害他人身體,應當以故意傷害罪追究其刑事責任。”
“我扮演的是被告人,這個角色讓我明白違反法律的后果是多么嚴重,不能因為一時沖動而犯罪,要學會用法律約束自己的行為。”學生李雷說。
值得一提的是,這場“庭審”是由西夏區第十七小學經驗成熟的“小模擬者們”指導新手完成的。“前期都是由高年級學生指導準備,我在后期為他們把關,從整個庭審過程來看,規范有序、節奏順暢,法言法語運用得當,孩子們掌握得很好。”西夏區第十七小學法治副校長田麗麗說。
自2022年法治教育基地落地西夏區第十七小學后,田麗麗等法治副校長多次指導學生對盜竊、故意傷害、身體權等貼近身邊的事例,進行“模擬審判”。“不管是去基地還是來法院,我們都會盡量選擇沒有參加過的學生進行模擬,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參與體驗。”田麗麗說,“現在十七小校園內的糾紛越來越少了,學生們的關系也越來越融洽,學習積極性也更高了。”(記者 張適清 文/圖)
何校長的“三力”工作法
同心縣公安局豫海派出所副所長何聞天在同心縣第十小學門口執勤。
初冬的同心縣,寒意襲人。
“同學們,靠路邊走,不要打鬧嬉戲,注意安全!”2024年12月16日7時10分,同心縣公安局豫海派出所副所長何聞天早早攜帶單警裝備到達轄區同心縣第十小學值守。此時,天剛蒙蒙亮,校園里學生的早讀聲、鈴聲與護學崗民警的勸導聲匯成一首交響曲。
兼職法治副校長,何聞天有自己的一套護學“教案”:“默默堅守 護航平安”是“教案”的扉頁,“教案”里面,寫滿了護校安園、法治宣講、反恐演練、安全檢查……一筆一畫記得清晰用力。關于護學,他總結出一套“三力”工作法:“眼力,善于發現細節問題,全面掌握學校治安情況;腳力,到轄區各中小學,手把手教安保人員掌握安防技能及器械使用方法;腦力,統籌好護校安園工作,指出日常安全隱患,提出正確、合理的解決措施。”
“十小位于長征西街陡坡處,每逢雨雪天氣,長距離的上下坡都會帶來安全隱患。幸好有護學崗民警疏導交通,為學生們安全護航。”同心縣第十小學校長楊龍說,“‘何校長’對學生安全太用心了,對于護學有自己獨到的心得。”
“每天接送孩子時,看著校門口的警察疏導交通,護送孩子過馬路,做家長的我們很放心也很安心。”學生家長馬金貴說。
“雖然現在治安情況總體不錯,但還是有看不到的風險隱患,腳步勤一點做好安全檢查,腦子活一點開展法治宣講,對學生們多一點關心關愛,把護校安園做得實一點。”結束一天的護學崗工作后,何聞天對身邊的年輕民警說。
“警察叔叔,下次您什么時候再來?我每次都好期待您的課程,我長大后也想成為和您一樣的人民警察。”當天,何聞天和同事還走進同心縣第一中學,為全體師生送上一份“法治盛宴”,結束課程準備離開時,學生馬笑說。
“只要你們喜歡,以后我常來。”何聞天笑著說。
“給全體師生開展法治講座,十分有必要,我期待能經常開展,民警們的法治課很及時。”同心縣第一中學負責人楊天國說。
除了經常到學校開辦法治課,公安民警還會開展一系列家庭教育宣傳活動,進一步引導和督促監護人切實擔負起家庭教育的主體責任,幫助家長“依法帶娃”。
近年來,同心縣公安局堅持在學校打造法治陣地,所有民警兼任法治副校長,常態化開展“小手拉大手”“反詐小課堂”“反詐有獎知識問答”等形式多樣的法治宣傳活動,守護校園安全。去年,同心縣公安局共開展校園法治宣傳教育975多場次、應急演練375場次。(記者 馬 忠 文/圖)
“硬核”精品安全課
吳忠市紅寺堡區公安分局紅寺堡派出所社區民警賀志平在紅寺堡區第五中學教育集團四中校區開展法治宣傳活動。
“站住,不許動!”2024年12月19日,在吳忠市紅寺堡區紅寺堡中心小學,一名持械“歹徒”闖入校園欲行兇,嘴里叫囂著:“誰要是阻擋我就跟誰沒完!”
面對突發情況,學校安保人員一邊按下“一鍵報警器”,一邊拿著防爆器械上前阻攔。3分鐘后,紅寺堡區公安分局紅寺堡派出所民警到達現場,采取盾叉結合方式,對“歹徒”實施分離、包圍、抓捕、快速帶離等一系列處置。
這一幕,是紅寺堡派出所聯合學校開展的一堂“反恐防暴應急處突”演練活動。
民警的快速處置,讓現場學生連連驚嘆,演練一結束立刻圍上前爭先恐后地提問:“這是防暴器械嗎?”“它們都有什么作用啊?”
圍繞警棍、防爆盾、防爆叉等常規裝備的功能、使用方法和應對各類突發情況的處置流程等方面,現場民警一一進行了理論講解和動作示范。
近年來,紅寺堡區公安分局壓實“誰執法、誰普法”職責,由社區民警擔任中小學法治副校長,常態化開展校園安全教育和安全演練活動,通過在“開學第一課”“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日”“國際禁毒日”等重要節點開展普法,加強對學生的法治教育、安全教育和預防犯罪教育,切實為廣大師生營造安全、安定、安心的工作和學習環境。
“校園,是孩子們學習和成長的地方,是孩子們夢想起航的地方。開展法治宣傳教育,落實未成年人保護職責,指導學校開展未成年人犯罪預防,建立健全長效機制,落實日常監管舉措,是保障學子們健康成長的重要保障,關乎每一個家庭的幸福與未來。”紅寺堡派出所所長王占新說。
“你知道常見的詐騙類型有哪些?”“接到陌生電話你會怎么做?”2024年12月23日,在紅寺堡區職業中學操場上,民警攜帶“反詐精品課程”,通過以案釋法、情景模擬等形式,多角度、全方位解析買賣游戲裝備、紅包返利、冒充學校老師、網絡游戲虛假交易等涉未成年人常見多發詐騙類型,讓師生們直觀感受網絡詐騙的危害性和手段多樣性,掌握切實有用的防范技巧。
“寓教于樂,生動形象,這樣的法治講座讓我們收獲滿滿。”活動結束后,學生們紛紛表示,通過講座切身學到了很多實用的反詐防騙知識,今后也會做一名安全普法宣傳員,為身邊的親朋好友上好安全課。
據了解,自去年9月起,紅寺堡區法治副校長們紛紛“上線”,將防詐騙、防盜搶、防溺水、防欺凌以及交通、禁毒、反邪等硬核安全知識送到學生身邊,在孩子們心中種下法治“種子”。2024年,共集中開展61場次法治宣講活動、89場次反恐防暴演練活動,受教育師生達4.9萬余人次,營造了“學法、懂法、守法、用法”的校園安全氛圍。(記者 馬 忠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