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吳忠市紅寺堡區開展了一系列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讓傳統文化在孩子們的心中生根發芽,綻放光彩。
走進紅寺堡幸福小學,老師正在為學生講解扎染的過程。看似無序的捆扎和單純樸素的白布,經過染料后展現出獨一無二的圖案,成為色彩斑斕的扎染。學生馬曉蕊開心地說:“今天的課程很有意思,我自己也扎染了一塊布。”
“花兒”是流傳在甘肅、寧夏、青海等地區的一種民歌。在紅寺堡上源小學的校園里,傳來一陣陣高亢悠揚的歌聲,寧夏花兒非遺傳承人正在給學生們教唱寧夏花兒。校長王文海說:“非遺文化進校園,不但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而且讓學生沉浸式感受寧夏花兒之美,激發了學生探索非遺文化的熱情,讓非遺文化的種子一直傳播下去。”
丹紙鋪就,翰墨飄香。在大河河西小學,學生們認真欣賞吳忠市老年書畫協會老師們書寫的繪畫及書法作品,一幅幅字畫或剛勁有力,或飄逸靈動,方寸之間,行云流水,盡顯風骨,讓學生走進書畫的世界,感受筆下生輝的奇妙魅力,讓傳統文化在校園中綻放光彩。校長楊占成說:“舉辦此次書法講座,目的是調動學生學習書法的興趣,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傳統文化進校園,不僅讓學生們沉浸式體驗傳統文化,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也激發了他們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自豪與熱愛,為校園文化生活增添了一抹亮麗的色彩。(見習記者 馬雅琴 通訊員 馬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