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3年5月吳忠市成功入選國家第三批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示范城市以來,吳忠市認真貫徹落實海綿城市建設理念,按照示范城市建設工作要求,在城市公園改造、老舊小區改造等民生項目中,全面融入“海綿化”改造,推動綠色生態建設和自然資源的循環利用,讓城市更加暢快地“呼吸”,為市民創造更加宜居的生活環境。
“我在這個小區居住了20多年,通過海綿化改造,小區道路變得平整,下水管道也得到了更換,居民們心情都很舒暢。”11月15日,走進吳忠市利通區民生小區,提及改造后的小區環境,居民徐繼廣開心地分享道。
今年,吳忠市計劃對利通區的19個老舊小區進行改造升級,包括民生小區在內的60棟樓,預計將惠及2004戶居民。目前,首批5個小區的改造工作已經全部完成。第二批老舊小區改造工程預計將在年內完成所有項目。與此同時,同心縣對豫海新居南苑、北苑、清香苑等4個老舊小區也進行了全面改造,惠及605戶居民,改造面積6.9萬平方米。
老舊小區改造,關乎百姓幸福,是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和惠民工程。今年以來,吳忠市探索將老舊小區改造與海綿城市建設相結合,在利通區、同心縣23個老舊小區改造中,建設了下沉式綠地和透水鋪裝等設施,形成了雨水管理和回用網絡,使小區煥發新活力,并讓居民切實享受到“海綿福利”。
吳忠市海綿城市建設服務中心科員金永萍表示,下一步,吳忠市還將不斷完善海綿城市項目建設點和老舊小區改造項目點,通過雨污分離、源頭減排等海綿化改造措施,切實改善城市建成區范圍內因雨水導致的問題,以及小區內雨天積水、鋪裝破損、設施老舊、停車困難等問題。
在吳忠市區乃光湖公園,透水鋪裝、下沉式綠地等海綿生態元素與公園綠化景觀設計完美融合,形成了一幅“海綿景觀”。乃光湖公園的美麗蝶變得益于海綿城市的建設。今年,吳忠市對乃光湖實施了生態修復及雨水資源化利用工程,通過項目實施,海綿景觀得到了連接,發揮了滯水和凈化功能,使城市、綠地和河湖相得益彰。每天到此打卡已經成為市民金麗娟生活中的一部分,她說:“推窗見綠,出門入園,海綿公園讓城市更宜居。你看這雨剛停,路面就干了,路面像是會‘呼吸’一樣,出來散步,都不用擔心濕腳。”
實施雨污分流改造是完善城市排水系統的重要手段。今年,鹽池縣計劃對城區內民族西街、花馬池西街、文化西街、興武路、后衛路等路段實施排水防澇改造及路面恢復工程,新建雨水管道約8.5公里,有效推動城市內澇治理,為民生幸福持續加碼。
鹽池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項目辦主任王國洋說:“2024年,我們計劃投資6300余萬元,對全縣5條主干道路10.2公里進行雨污分流改造,預計11月中旬完成全部管道的鋪設及路面恢復。項目建成后將有效解決七小路口、二幼路口汛期內澇問題,并將雨水進行收集,加強水資源利用率。”
吳忠市還相繼啟動了南片區排水管網收集項目、西片區排水防澇提升改造工程以及中心城區管網修復項目等一系列市政工程,進一步完善了城市防洪排澇設施體系。截至目前,吳忠市城區內澇防治標準升至20年一遇,積水點實現100%動態消除。
吳忠市市政建設管理中心工程建設科現場負責人馬振吉介紹,以前市區市政管網主要采用雨污合流制。近年來,按照海綿城市建設理念,對市區市政管網進行雨污分流改造,改造后的雨水、污水分管排放,減少了污水的外溢,提升了市區環境質量。
海綿小區、海綿道路、海綿公園……自吳忠市啟動海綿城市建設以來,先后謀劃實施了74個海綿城市建設項目,計劃總投資28.84億元。截至目前,吳忠海綿城市建設正結出累累碩果,已完工項目42個,正在建設項目29個,計劃年底前累計完工52個,完工率達到70%,城市韌性將不斷增強。(記者 馮榮 張麗坤 見習記者 周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