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來到吳忠市利通區郭家橋鄉金水河灣農業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一排排整齊的設施溫棚映入眼簾,嶄新的瀝青路“串”起宜人的鄉村風景,鋪就了村級產業連片發展、“抱團取暖”的新型致富路。
“因為馬家大灣村、澇河橋村、劉家灣村離得比較近,郭家橋鄉黨委將這3個村的閑置土地利用起來發展產業。”郭家橋鄉黨委書記李玲介紹說,此番“聯合”一共整合了土地460畝,然后籌資150萬元,申請項目資金800多萬元,建起金水河灣農業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新建設施大棚26棟,引進龍頭企業安徽瓦大現代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發展設施農業。
土地“連起來”后,郭家橋鄉結合“產業+聯合黨支部”模式,通過“以強帶弱”“抱團發展”的方式,由鄉黨委牽頭,將馬家大灣村、澇河橋村、劉家灣村3個黨支部結成幫帶對子,由3個村聯合進行土地和資金入股,集中實施聯合發展項目,在金水河灣農業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建設項目中實現技術和資源的優勢互補,連片帶動全鄉8個村級集體經濟發展。
吳海瑞是郭家橋鄉的種植能手,2008年,他開始和妻子承包大棚種植蔬菜。“一開始種的是西紅柿、黃瓜,效益不太好。近幾年,鄉上引進了‘空中冰草’,我嘗試種植后發現效益非常好,不光產量高,價格也在1斤8元左右。”吳海瑞笑著說,“別看我只有這1棟大棚,我這1棟棚可頂3棟棚用。每年從1月份開始,先種豆角,兩茬豆角采摘結束,5月份開始種黃瓜等到10月份,又開始種植冰草,每年收入在8萬元左右。”
馬家大灣村結合自身種植芹菜的技術優勢,還示范帶動澇河橋村、劉家灣村等5個村的村民,在示范園種植芹菜30畝,并帶動260名本地農民參與種植、園區管理、訂單銷售等,幫助低收入群體、困難群眾、留守婦女和老人等380多人就近務工。
“以前家里基本沒有什么收入,很困難,后來承包了2棟溫棚后,情況越來越好。最近嘗試種植的生菜和芹菜也已經上市了,每斤在3元左右,每年能有6萬元左右的收入。”2019年,溫棚種植戶王萍在郭家橋鄉黨委的鼓勵下接觸溫棚種植,從一位家庭婦女到溫棚種植戶,她逐漸擁有了自己的“事業”,錢袋子也鼓了起來。
“以強帶弱”“抱團發展”,郭家橋鄉打造出集優勢種植、特色經營、生態旅游、休閑娛樂、綠色健康于一體的特色農業綜合性產業園。李玲表示,下一步將大力推廣最新農業技術,加強內外聯動,擇優引進蔬果新品種,積極調整溫棚種植結構,努力“做大做活做優”溫棚蔬菜、瓜果產業,不斷為村民創造就業機會,實現農民增收致富,加快鄉村振興建設的步伐。(記者 鐵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