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忠的秋天,河湖景色如詩如畫,河畔金黃落葉與碧波蕩漾相映成趣,盡顯濃濃秋意。
吳忠市全境屬黃河流域,黃河穿境而過,全長69公里,密如織網的溝渠遍及全市。這些水系脈絡如同黃河的“毛細血管”,其干凈暢通與否,直接影響黃河“肌體健康”。
10月11日,沿清水溝、南干溝等重要入黃排水溝行進,一路上,人水相依,水清、岸綠、景美的美好景象連綿不斷。
在72歲的李根富眼里,今日吳忠的美離不開黃河。他表示,黃河經過系統治理,各類魚兒、鳥兒明顯變多了。
治水貴在恒心,吳忠市治理河湖的腳步一直沒停。近年來,吳忠市岸上與岸下齊抓、治標與治本并舉,用心用情用力推進美麗河湖建設,讓美麗常在,讓幸福看得見,良好的河湖生態環境已成為普惠的民生福祉。
讓河水“流”起來,完成再生水管道改造、新增再生水管網,市區工業冷卻水、河湖生態補水等再生水利用需求基本得到滿足,市區中水回用率穩步提升。實施清水溝入城前水質保障、再生水河道補水等工程,建設污水處理廠尾水濕地、河道人工濕地等,構建了健康、完整、穩定的城市河道水系,實現了清水綠岸、魚翔淺底的生態治理目標。
讓河水“清”起來,治理污水、溢流污染,突出污水提質增效和排水防澇提升。實施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廠擴容提標,污水處理廠出水水質從一級B提升到一級A排放標準。市區建成區實現污水管網全覆蓋,污水全收集、全處理,污水處理廠進水污染物濃度持續穩定達標。
讓河水“美”起來,封堵“兩溝”沿線企業非法排污口,確保工業污水全部收集處理,實現工業園區廢水全部達標排放;突出截污改造和廁所改造,實施“兩溝”沿線大型村鎮現有污水處理站擴容提標改造、“廁所革命”、農村污水收集空白區截污管網建設等工程,實現農村污水基本“全收集、全處理”。
讓河水“動”起來,親近自然,享受親水。實施清水溝、南干溝及主要支溝生態修復與景觀營造相結合工程,緊密結合地形特點,增加了多處濱水活動空間,改善提升周邊的人居環境和公共空間,使之成為吳忠市新的生態長廊、綠色長廊和休閑文化長廊。
“這幾年,看著周邊的水環境越來越好,我是打心眼里高興。你看現在的黃河及兩岸多漂亮,我們人老了,但黃河‘年輕’了。”家住吳忠市利通區華宇香緹美郡小區的吳興玉說。
楊忠祥是清水溝東塔寺鄉石佛寺村段的一名巡河員,巡河成為他每天的“必修課”。
巡河并不是簡單地走走看看,河道有沒有漂浮物,有沒有非法排污口,有沒有非法破壞河堤的現象……這些與清水溝水生態環境息息相關的問題,都是楊忠祥關注的重點。一旦存在問題,他就會向相關部門反映解決。
“作為一名巡河員,一定要守護好家鄉的母親河。剛開始時,村民們環保意識不夠,河道管理起來很難,經過努力,現在河道變美了,環境變好了,大家都很高興,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河道保護中來了。”今年57歲的楊忠祥說。
楊忠祥只是眾多河長中的一員。多年來,吳忠市嚴格落實河湖長制,強化組織領導,壓實管護責任,建立市、縣、鄉、村四級河湖長體系,明確并公示四級河湖長近1000名,一張覆蓋全市所有水系的“河湖保護網”已經張開。
同時,吳忠市借助水體循環凈化,實現水系濕地連通聯調聯凈,主要污染物濃度明顯下降,確保入黃排水溝水質全部達標,為黃河注入達標的“健康血液”,有效保護黃河水生態環境,永葆母親河的生機與活力。
“生活在吳忠挺幸福的,到處都是河湖濕地,我家門口就是清寧河,空氣清新,是休閑散步的好地方。”家住吳忠市利通區宏泰清水灣小區的居民郭鑫說。
美麗河湖造就美好幸福生活。從河湖治理、生態修復、環境保護、污水治理再到人居環境整治、鄉村振興,吳忠美麗河湖的建設,有效帶動了經濟模式的轉變,產業升級、生態、經濟、社會效益凸顯。(記者 馬一萍 鄒麗)